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2342 期(2009 年 7 月 12 日)
◎ 問道 ◎ 許立中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許先生,你的思路很清晰,信念很堅定,宗教情操與人文關懷並重,每次看你的文章都令我矛塞頓開。我是一個三十多歲的傳道人,唸神學之前做過幾年商界,請問我可以怎樣進修,才可以開闊自己的信仰,做一個有信息可傳的傳道人?

  

  「你們從主所受的恩膏,長存在你們心裡,並不用人教訓你們,自有主的恩膏在凡事上教訓你們,這恩膏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們要按這恩膏的教訓,住在主裡面。」(約壹二27)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要走的道路,亦不盡相同。

  因此,雖然進修確實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和眼界,卻不是最關鍵需要處理的問題。畢竟在這個資訊流通的年代,有甚麼材料(包括講章!)不可以隨時在互聯網上找到?在信仰的範疇,重要的並不是如何借別人的學問以鞏固自己的信心;正如祈克果所言:「重要的是要明白我自己」。

  不少人望文生義地認為這是在鼓吹一種主觀主義、自我中心,卻不明白「沒有人能夠救我們脫離我們自己」這個事實。對自己無知,並不使我們變得忘我、無私;相反,只會將我們更牢固地困在狹小的自我世界,因為我們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帶著本身一切的偏執與限制去感知周圍的世界。弄得不好,不是我們皈依信仰,而是我們將信仰馴化,納入我們舊有的世界!自己,是一切知識論的前提與先設。

  因此,要開闊自己的信仰,首要的反倒是要誠實地面對自己,包括自己的現在與過去、獨特與限制。多少熱心而缺乏自知的信徒,以為一句「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就可以解決或迴避所有複雜的人性問題,到頭來只不過是以屬靈的詞彙,去包裝那極端自我的觀點,以及連自己也不曾意識到的隱藏動機,以逃過一切合理的審查和批判。他們往往以極端個人、狹隘的觀點去騎劫信仰的解釋權,以「上主的愚拙」去合理化個人的愚拙。

  詩篇的作者說:「你開廣我心的時候,我就往你命令的道上直奔。」(一一九32)倘若心胸狹窄,再高的學位或再深的學問,亦只能使我們更泥足深陷於本身的主觀偏執之中。有了廣闊的胸襟,我們就會發現,就在我們周圍,其實有取之不竭的資源。每一個際遇和處境,都向我們揭示上主的作為、生命的實況。

  當然,閱讀的興趣幾乎是不可或缺的。一個人在短短數十年間能思考和經驗多少事情?若非透過書本,我們就註定是井底之蛙。古典及現代的文學、哲學甚至神學著作中有豐富的寶藏,一方面叫我們驚異很多我們以為自己很原創的想法,原來一早已經有人想過,並且比我們想得更加透徹;另一方面,閱讀讓我們發現,除了我們習以為常的思考模式之外,還可以有很多我們沒有想過的角度和進路,去考慮及處理一個問題。

  但書海無邊、學海無涯,我們該從哪裡開始?那條才是真正屬於我們的道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當然是從自己開始。譬如,是怎樣的經歷和體會,令你選擇離開商界而投身牧職?這背後必然隱含著一個「於你真實」的故事和信念。記住這個感覺。誠實地找出自己真正關懷的問題,順藤摸瓜,你便不難畫出一個具體的閱讀範圍。這個具生命動力的意念,將衍生出無數「可傳的信息」。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婚內情緣】

【日光在心】

【問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