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變中的大坑


2335 期(2009 年 5 月 24 日)
◎ 黃金歲月 ◎ 昂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地名的由來,各異其趣,如:老虎岩、掃墓坪、吊頸嶺。都因為世俗的忌諱,而改稱:樂富、秀茂坪、調景嶺。一改之後,既雅又別有一番意景和韻味,但都是其來有自。

  大坑—這原是銅鑼灣區內的一個小村落。也有讀音不同,明明是個「灣」字,地又位在東區一個大大的海灣,卻一般人讀作「環」。在街頭常常聽到人在嚷:「去銅鑼環」而不說:「去銅鑼灣」,至於其他像:筲箕灣、淺水灣、灣仔,都沒有讀作「環」的,真百思不得其解。

  既說是「大坑」,該有一條大大的水坑,至少也有流水潺潺的坑道,現在卻不見。早前原是有的,是集山上的流水匯聚而成,天下大雨時,水勢奔騰而下頗為壯觀。平時有人在此洗濯衣物,更設有番衣舖(洗衣店),後來築成了闊大的一條明溝。直到香港重光後不久才填平,改了一個很優雅的街名:「浣紗街」,在短短交織著橫街窄巷中,是區內最寬闊的一條大道。聞名國際的中秋佳節「舞火龍」,翻舞飛躍的聚焦表演的地方,就在這裡。但也短短的兩邊對數,全街只有七十三個「?把」,而每家每戶都是窄窄的。

  不要小覷這條小村落,提起大坑,就想到足球,聽說南華體育會的足球隊,今年成立了一百年。就以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風靡全球,譽為遠東足球王國。甚麼球王、球怪、鋼門、鐵鏟,李惠堂、李天生、包家平、卓石金等,都是出自大坑。球場常見紅旗高掛,場場爆滿的盛況,到如今落得個小貓三隻四隻,還借重那麼多的外援,真不可同日而語。想到尋常杯(聯賽)、特別銀牌(足總盃),無限感慨。(四之二)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婚內情緣】

【日光在心】

【問道】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青蔥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