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而彌堅


2321 期(2009 年 2 月 15 日)
◎ 教會之聲 ◎ 陸幸泉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中國優良傳統之一就是敬老尊賢,老有所養,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正是此意。

  基督教更是看顧長輩,尊重耆英的宗教,舊約聖經中十誡中的第五誡,是敬神愛人的誡命,明言:要孝敬父母。在白髮人的面前,要站起來(利未記十九32),在新約以弗所書六章二至三節引申為:「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

  提摩太前書五章一、三、十六節,保羅提醒年輕的提摩太不可譴責老年人,只要勸他如同父親,要尊敬那真為寡婦的??好使教會能救濟那真無依靠的寡婦。

  香港七百萬市民之中,老化的程度愈來愈多,在十年內,每四位市民中便有一位六十歲以上的長者。老人家即將成為社會人口結構的大問題,為政者及教會領袖尤當重視。

  

一、老有所養

  核心家庭或小家庭愈來愈成為社會基本結構,加上地窄人多,房屋單位窄小,年輕一代婚姻與父母同住的愈來愈少。年老夫婦或獨居長者自然成為值得關注的社會問題。政府安老政策一向只重視高度照顧的安老院,即照料無法自行照顧的病弱老者,此舉當然是急務,但較為健康的獨居長者,即低度照顧安老院(self-care hostel)及中度照顧安老院(aged home)卻未能伸出援手,但這些長者佔老年人口絕大部分,如未能有效解決其起居生活、身心靈的照顧,長者問題可能帶來不少負面的社會問題。

  如果政府提供資源,分給教會團體,或其他社會慈善團體照顧這些老人家,籌建一些老人院舍,以非牟利自負盈虧形式,並以合理價格,讓老人家住入院舍,提供全人的起居生活照顧,深信對長輩頤養晚年,甚有裨益。

  

二、老有所安

  政府及公營機構,可盡量提供特別優惠給長者,這並非施捨而是敬老,及舉辦傑出長者選舉,表揚長者;其他文娛活動、旅行、交遊、聯歡聚會也不妨經常舉辦,讓長者身心康泰,其樂融融。

  

三、老有所為

  老有所為,老有所學,增加社區長者大學興趣班、實用課程班,都是增加長者智慧、知識學問的好辦法,更讓學成後可以回饋社會服務人,善用長者的智慧與退休時間,分配作義工服務,甚有意義。

  筆者在牧養的教會中,認識一位長者,六十歲退休後,在教會義務作司庫,又義務開辦普通話班、書法班,還帶領主日學及常青團契。另一位長輩,以八十歲高齡還與弟兄姐妹們出外探訪會友,在診所中幫忙登記及作陪談義工,後來還與我一起到廣東西江一帶佈道,直到八十六歲才安回天家。

  有一位長者叫根叔,他作了八年義工,直到今年七十歲,每次題起這節經文,他便雀躍:「無論作甚麼,都要從心裡作,像是給主作的,不是給人作的。因你們知道從主那裡必得著基業為賞賜。你們所事奉的乃是主基督。」(歌羅西書三23-24),豈不美哉!

  

陸幸泉(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總幹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婚內情緣】

【日光在心】

【問道】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窩貼家庭】

【書中有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