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亞伯拉罕為所多瑪祈求看公平、公義


2318 期(2009 年 1 月 25 日)
◎ 文林 ◎ 國江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審判全地的主豈不行公義嗎 ﹖」(創十八25)

  這是亞伯拉罕得知耶和華要滅所多瑪時反問神的說話。每一個人都渴望公平、公義,但人所渴望的公平、公義只是用俗世人的眼光去看公平、公義。所以人時常會問:「生命為何如此不公 ﹖」、「天理何在 ﹖」或「好心沒好報」等的憤世嫉俗者的說法。

  在創世記十八章二十二至二十三節,神與和亞伯拉罕的對話中,正正指出猶太人和中國人的「善惡有報」的共同傳統觀念。亞伯拉罕認為在所多瑪城內一定有些義人,雖然是少,所以耶和華神消滅所多瑪城內的人時,不應將那少數無辜的義人也一同消滅,他同時也求神為了那些少數義人之故,也饒恕那些十惡不赦的人。

  這也表示出神有公義的一面,也有寬恕的一面,因為在上帝,才能找到完全的公義。我們必須承認這是一個充滿不公的世界,我們有不認真思考,這些不公平的事是來自上天,還是人為呢 ﹖所以人(包括一些基督徒)往往將一些不幸或不公的責任推在老天爺(上帝)的身上。不幸的是,當人渴望追求公平、公義時,而公義卻未能由上天彰顯時,往往走向替天行道的報復心能,結果造成更多的傷害,更多的不公義。

  在人的心目中,所多瑪是一個罪大惡極之城,因為在整段經文中,亞伯拉罕替他們求情時,由五十個義人,縮減至十個人。似乎這城真的一個義人也沒有,神真的要滅絕全城。中國人有一句說話:「寧枉毋縱」,說得俗些:「有殺錯,冇放過」所以我們認為神要滅絕所多瑪全城是對的。我們講公義,我們這樣的心態又是否公義呢 ﹖反之,亞伯拉罕的心態是「寧縱毋枉」。同時亞伯拉罕認為在所多瑪全城中,沒有可能沒有義人在內。而人(包括自己在內)的心態,往往是「那個人雖無過犯,但面目可憎。」一些令我們討厭的人,都是一無是處,該死有餘。

  我們對這些令我們討厭的人又是否充滿著公平、公義呢 ﹖

  亞伯拉罕為所多瑪祈求的一段經文,讓我有些重新思考,可否用一個公平的角度來看他們,他們身上真的一無可取嗎 ﹖如果不是,又可否從他們的優點,去改變對他們的態度 ﹖即使他們真的十惡不赦,又當我們遇到不公義的事情時,我們是否相信神的公義。

  「不要自欺,上帝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順著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加六7-8)。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婚內情緣】

【日光在心】

【問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

【特稿】

【書中有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