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靈時尚


2316 期(2009 年 1 月 11 日)
◎ 信仰交叉點 ◎ 許立中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牧者曾大力推介我們讀《標竿人生》,讀後也覺得不錯,但對靈命的培養,我還是較受一些較古老的書,如陶恕、慕安德烈,以至王明道、滕近輝和楊牧谷等的吸引,當中有一份難以言喻的魅力。但現時教會不推薦這些書了,覺得有點out,究竟基督徒讀書要in還是out好?

  

  《標竿人生》的成功,或許並不在於它的內容,而是在於動員教會的參與。而事實上要不同的堂會宗派都能夠接受,這本書亦不可能有太獨特的見解或太個人的風格。我們確實不能低估共同行動的力量。就拿過往全港大型聯合佈道聚會來說,無論是葛培理、包樂抑或葛福臨,從信息內容來說都是至為顯淺簡單的,卻往往是教會聯合收成的時機。

  明白到這個道理,我們就不必視《標竿人生》為信仰的靈丹妙藥、獨步單方。它不過是用一個簡單的信息,將信徒拉在一起的媒介橋梁,讓教會經歷同心做好一件事的力量。於此,我可以想像,如果教會願意以同樣的態度和力度,成功推動其他屬靈著作的閱讀,譬如陶恕、滕近輝或楊牧谷,效果就更是非同小可。

  至於「趨時」(in)與「過時」(out)的問題,無可否認,任何屬靈模式都可能會有時限的問題。譬如王明道的著作或蘇佐揚的詩歌,相信都會在不少較年長的信徒心中勾起美好的回憶和絲絲的暖意,大部分年輕的信徒卻可能連接觸它們的機會也沒有。但將一切對先賢的推崇都視為「懷舊」或「想當年」,又會不會是將問題不必要地放大了?我的意思是,我們會不會因為錢鍾書、林語堂或蕭伯納、魯益師都已作古,而視他們的著作為「落伍」或「過時」?我相信一些屬靈的經典其實相當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處境不錯是不同了,卻絲毫無減信息的真實和適切性。

  不錯,我們必須面對教會屬靈典範/信息衰竭的問題,傳統的屬靈模式確實未必應對得了新的實況。只是不少被視為「趨時」的作品(包括一些崇拜時投影的「敬拜詩歌」),卻似乎只是在形式和包裝上著墨,甚至明顯較「過時」的作品為表面和浮淺。受到流行文化的影響,一般貨架上的書,幾乎都要在三兩個禮拜之內翻新,否則就好像很落伍的樣子。這種「流行榜」的做法,有時亦會令到一些有質素的作品在未得到應有的重視之前,就已經被新書的浪潮所掩蓋,湮沒於茫茫的書海中。

  閱讀的風氣在反映群體口味的同時,也塑造著他們的品味。品味並沒有對與錯,只有好與壞、高與低。「趨時」的口味,不一定都是好的品味。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婚內情緣】

【日光在心】

【品蘭集】

【靈修果園】

【教會觸覺】

【信仰交叉點】

【書中有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