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一份活人文獻


2313 期(2008 年 12 月 21 日)
◎ 過渡人生 ◎ 區祥江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寫《過渡人生》專欄的同期,我在崇基神學院任教一科名為輔導正處於人生過渡的人。同學需要在了解過渡期的理論中,將自己的生命故事與之作出對話。

  記得在一次課堂中,我邀請同學分享個人一個過渡人生的故事,一班二十多同學中,每個故事非常獨特,當中有分享初為人父母、退休、喪父、不育、放下工作入神學院等的經歷。分享完之後,同學之間相熟了不少,也驚訝每個人都有一個可歌可泣的故事。

  這令我想起一本教牧輔導的經典,是Charles Gerkin寫的“The Human Document”生命像一份活人文獻(Living human document),我們不單可以當作一份歷史文獻去研究,也在給於它相等的尊重,在解讀別人的故事的時候,要給予同感和表達的空間。

  有人說過,語言建構我們對宇宙的了解,在我們身上發生的事,卻要透過語言去承載。所以當我們身邊的人,樂意去描寫自己內心的世界的時候,我們要放下自己的前設。我雖然邀請同學用一些有關過渡期的理論來詮釋自己的故事,我強調這些理論也只不過是前人綜合出來的看法,未必能完全承載個別的經歷。聆聽故事的人,也要有心理準備,說故事的人的表達,可能改變我們既有的看法。這種不同視野的溶合(fusion of horizons of understanding)能叫我們對人的掙扎有一份尊重,也開啟我們對人生、人性有更多的了解。

  當我檢視在此專欄寫過的不同過渡期,不禁慨歎生命真精彩,每一個人生的經歷,都有不同的面貌,或有跡可尋,或依隨一定的進程,當中也會因為環境,當事人的生命力,而產生不同的變化。

  作為信徒群體,我們更珍惜神的介入,在群眾人生經歷中,知道每一個時段,神都在身旁,甚或在背負著我們走過低谷。這份活人文獻,有了神的足跡,就顯得十分寶貴,這不單是我個人的文獻,也是我們與神共舞的文獻呢!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窩貼家庭】

【與大師對話】

【過渡人生】

【書中有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