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下的教會牧關情


2307 期(2008 年 11 月 9 日)
◎ 教會觸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香港社會經濟步入嚴冬,人心惶恐。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出版部於十月三十日就「金融海嘯下的教會牧關情」召開座談會,由出版部長吳思源先生(吳)主持,聯會主席胡明添牧師(胡)、執行董事李炳光牧師(李)及總幹事陸幸泉牧師(陸)等一同探討教會應對危機的措施。

  

  吳:去年十月三十日正是恆生指數創新高三萬一千九百五十八點的歷史高位,但今天各大中文報章的頭條均用「一日天堂,一日地獄」來形容現在金融海嘯現象 。是次座談會從三方面談論金融海嘯對教會、社會及信徒的影響。第一、金融海嘯對教會機構的影響,教會機構如何度過這段艱難的日子;第二、金融海嘯對信徒的影響;第三、教會如何提供適切的信息給社會。

  

  金融海嘯對教會機構的影響

  吳:悉聞金融海嘯對許多堂會和教會機構有很大衝擊,甚至令部分機構財政緊絀,這是否屬實?

  胡:香港教會機構的投資方式,以保守的現金存款方式存放在銀行。因此教會的資產不太受到金融海嘯的波及,但對教會經常獻金的收入產生影響,原因是信徒的奉獻可能受到金融海嘯影響而減少。原因是金融海嘯影響下,信徒出現失業、減薪,使信徒對教會經常奉獻相對減少。

  吳:面對金融海嘯,中型及大型的教會機構又會受到甚麼樣的影響?

  李:一般中型及大型的教會機構本身會有一些固定的投資項目,所以教會機構難免受到輕微影響。對於教會方面, 我相信金融海嘯對教會產生兩極影響,包括積極及消極的影響。首先,消極方面教會的收入減少,整體的財產下降。積極方面則教會堂會崇拜人數增加,因為當人感缺乏、不安時,都傾向尋找宗教上的安慰,這個時候教牧同工亦工作量大增,並要照顧更多受金融海嘯影響,需要別人關懷的人群。 正是教會機構關懷他們的最好機會。

  吳:李牧師,你在一九九八年及九九年在循道衛理聯合教會香港堂牧會時,經歷亞洲金融風暴艱難時刻,在教會外牆懸掛多張「不再低迷」、「一杯涼水」等橫額及推行相關事工。你覺得在九八年時的情況艱難還是現在的情況比較艱難?當年,香港堂面對亞洲金融風暴艱難時刻的經驗,教會機構亦曾推出許多配套事工,關心失業人士,你可否分享當時參與事工的經驗及與現在的情況比較?

  李:當時的人是活在埋怨、憤怒及社會不安。反觀現在的金融海嘯的效應還未出現,但我覺得它的影響即將會浮現。透過以前的經驗,加上各方的提醒,人們對金融海嘯已有所預備。當年我很積極關懷社會的需要,在教會外面懸掛多張橫額來鼓勵及安慰坊眾鄰里,現在面對金融海嘯時刻,亦預備多項事工來提醒人如何尋求平安。當年教會積極參與及關懷貧窮人士,為當時的社會提供幫助,透過橫額中「不再低迷」、「一杯涼水」等口號安慰有需要人士,因此現在教會亦應把握機會去關心有需要人士。

  

  金融海嘯對信徒的影響

  吳:九八至九九年,陸牧師仍在尖沙嘴浸信會事奉時,當年教會如何面對亞洲金融風暴?

  陸:面對當時社會低迷情況,教會卻積極地發展對外的福音事工,並在天水圍開設分堂及開展內地事工。同時教會亦提供信徒彼此互助的服務,例如,讓教會信徒在「事求人」及「人求事」壁佈版張貼工作,對有需要尋求工作或需要尋求人材的信徒彼此互相合作。

  胡:我牧養的堂會也使用電腦網路提供工作的平台,並不停更新相關資訊,使教會有需要的信徒得到幫助。

  吳:三位牧者在十年前都是擔任堂會牧養的工作,因此頗能親身感受到信徒

  的困難。

  吳:很多人說,最艱辛的時刻還未來臨!但面對眼下的金融危機,即將出現失業潮,樓宇價格亦由高峰開始滑落。現在教會有何準備,以幫助信徒面對冰河嚴冬時期?

  李:今早閱讀聖經後,想與大家分享以賽亞書五十八章九至十二節:「你若從中間除掉重軛和指摘人的指頭,並發惡言的事,你心若向飢餓的人發憐憫,使困苦的人得滿足,你的光就必在黑暗中發現;你的幽暗必變如正午。耶和華也必時常引導你,在乾旱之地使你心滿意足,骨頭強壯。那些出於你的人必修造久已荒廢之處;你要建立拆累代的根基。你必稱為補破口的,和重修路徑與人居住的。」這段經文正是向教會說話,鼓勵教會同工在講壇上宣講關懷及安慰的信息,因為這個時代的人正是需要安慰,這個禮拜宣講信息時,亦會講述對別人關懷的重要性。教會在人最困苦時伸出援手,痛苦時作出幫助,當我們愈關懷時就愈被關懷,我們愈愛別人時就愈被愛。愈付出就更多得著。今天教會的角色並不是指責別人,而是擔任向飢餓的人發憐憫,使困苦的人得滿足,教會要在黑暗中擔任發光的作用。教會要實踐在世界做鹽做光的責任,來到人群的當中實踐耶穌基督的愛,並呼籲全香港的教會把握是次金融海嘯的影響向世人傳揚耶穌基督的愛,並透過教會講壇的信息,使他們的心得到安慰。

  胡:我看到許多人的財產,因著是次金融海嘯而蒙受損失,社會裡中產階層所受到的影響是最大,教會亦有為數不少中產階層的信徒,他們在投資上的損失,踓然不致使他們的日常起居飲食產生很大影響,但此時此刻教會也有責任提醒信徒明白聖經所提到有衣有食就該知足的信息,不要在投資中懷著貪婪的心,正如新約聖經裡的教導要信徒為未來生活作出打算,並透過教會的信息安慰他們。但對貧窮的信徒及社會的普羅大眾的在這次金融海嘯的需要,教會應開拓免費膳食的事工,關懷為有需要人士,並按著堂會的能力向有需要者伸出不同程度援手,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吳:金融海嘯的問題愈來明顯化後,教會將面對一群被裁員的人士,在過去最艱難時刻,教會會推出很多社會關懷及慈惠事工,像對市民派發奶粉及米等,陸牧師,你在當中有甚麼心得?

  陸:我同意胡牧師及李牧師的想法,教會需要向大眾宣講安慰信息。是次金融海嘯突顯人性的三大弱點:第一是人的貪婪,第二是人的虛假、第三是人的驕傲。在這次事件中也有很多基督徒蒙受經濟上損失或面對失業。是次事件反映出社會裡是存在著許多的陷阱,作為信徒要時刻反省及小心。然而信徒不要為此而沮喪,尤其基督徒面對是次事件,只要清楚在苦難來臨時,耶穌仍會與我們同在,神亦是喜樂的源頭,就能克服面前的困難。教會裡有能力者亦可以向其他有需要者伸出援手。但在金錢往來借貸上,必須要小心處理,避免因金錢問題,損害弟兄姊妹的情誼。

  此外,整體教會可以發起信徒捐贈食物及衣服,開設食物及衣服銀行,為有需人士提供衣食所需。甚至教會與教會之間聯合,在社區提供免費午餐、低價的醫療及身體檢查等服務,幫助社區有需要人士。此外,大型的福音機構亦可以成立基金,幫助有需要的中小型教會及福音機構,當他們出現財政問題時,透過基金向他們無息借貸,幫助他們解決燃眉之急。

  

  教會如何提供適切的信息給社會

  吳:面對金融海嘯的影響,教會可以為政府及社會人士提供甚麼樣的信息?

  李:面對危難時,教會不應擔當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超然角色,對時局作出批評及指摘。教會應擔當關懷及同情社會的角色,用行動關懷社會,並勸免社會的普羅大眾不要用指摘及批評針對當政者,使世界成為一個爭議和怨懟的社會,雙方應放下成見同舟共濟,教會推行實際的行動幫助政府及市民度過是次金融海嘯。

  胡:我認為政府無論推出任何政策,都要維護社會上各階層的公平。可惜現今政府所推出的政策,往往有很多失誤,因而無法使所有人受惠,像日前關於生果金審查制度等政策,引致社會出現極大的爭議。更由於政策的不公平,經常使社會中產階層不能受惠於政府的政策,引起中產階層對政府施政的怨忿。這方面,教會要提醒政府在施政保持公道、公平。平息人民的怨忿。當然教會的立場是牧養和關懷,我們可以提醒政府施政的公平性,卻不宜借助講壇去指摘政府或官員。

  李:教會擔任先知及僕人的角色,對社會有提醒作用,同樣有責任服務社會。

  陸:昔日,衛斯理牧師及司布真分別在窮困地區宣講安慰和勸勉信息;又在大型教會裡向英國資本家宣講關顧勞動階層的信息。在那個時期,教會在社會上擔任橋梁的角色,透過牧者的事工使當時的社會得以穩定下來。我認為教會在社會動盪不安時,可以起穩定人心的作用,同時教會也不宜參與或鼓勵示威抗爭的激烈行動,因為過激的行動只會使民怨加深。 另一方面也要提醒香港政府要居安思危,當危機出現前先制定各項預備方案,並要強化智囊團以應對香港的危機處理。

  吳:香港社會貧富懸殊的情況是世界之最,但今次金融海嘯後,相信很多富者的財產亦蒙受損失,現在正是財富重新分配的時期,面對這個新的階段,教會的信息除了給人安慰外,亦要告誡人不要貪婪。

  吳:香港華人基督聯會面對金融海嘯來臨,聯會的會員堂出現經濟問題時,聯會會否推出緊急的經濟援助?另外,聯會有否設定一些長遠的理財規畫?

  胡:聯會將推出一個「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基金」,提供對內地及本港教會機構事工上的援助,除了撥出一千萬的金額為基金的經費,亦會撥出二千萬作為捐款配對。理財方面,聯會主要的收入是來自於墓園事工收益,但面對將來的收益不斷減少,亦會構思開拓其他發展項目的投資,以支援聯會日後事工的開支。

  陸:金融海嘯是教會擴建堂會的好時機,但教會機構礙於資金不足無法購入物業,所以我建議大型的教會機構可以提供低息借貸方式幫助有需要擴建的教會,使他們能夠用低價購買物業。

  胡:金融海嘯所引起的影響,源自於人性的貪婪,想賺快錢。在此願借聖經經文提醒信徒,箴言二十八章二十二節:「人有惡眼想要急速發財,卻不知窮乏必臨到他身」,另外箴言二十三章第五節「你豈要定晴在虛無的錢財上嗎?因錢財必長趐膀,如鷹向天飛去。」

                

▲吳思源先生

▲胡明添牧師

▲李炳光牧師

▲陸幸泉牧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教會觸覺】

【特稿】

【與大師對話】

【過渡人生】

【書中有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