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督教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在香港公開講座上的講話


2306 期(2008 年 11 月 2 日)
◎ 特稿 ◎ 傅先偉長老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尊敬的香港教會的各位牧長、同工,主內弟兄姊妹:

  感謝上帝的帶領,使中國基督教全國兩會訪問團能在這樣一個美好的季節來到東方明珠的香港,與各位新老朋友見面、分享和交通。首先,請允許我代表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中國基督教協會,以及內地教會向香港教會和弟兄姊妹致以誠摯的主內問候!向熱情邀請和盛情接待我們的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和香港基督教協進會表示衷心的感謝!向出席今天公開講座的各位牧長、各位同工和弟兄姊妹表示熱烈的歡迎!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三十週年。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了蓬勃生機和豐富活力,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的發展和進步。

  中國基督教的恢復與發展幾乎是與改革開放同步的。在這三十年中,中國基督教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它得益於國家的改革開放,同時也為改革開放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三十年來,在上帝的親手引領下,在丁光訓主教等老一輩教會領袖的帶領下,中國教會逐步復興,福音事工日漸興旺,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取得了較大的成績。

  

一、中國基督教的基本情況

  . 信徒人數在快速增長:據不完全統計,二零零五年中國基督徒人數超過1600萬,是一九四九年的二十多倍。今天,信徒人數大約有2000萬。特別令我們感恩的是,上帝不但將得救的人數天天增添給我們,而且,在上海等大中城市的教會,受過良好教育的中青年信徒的比例在不斷上升,信徒的職業分佈也日漸廣泛;

  . 教會堂點在不斷增加:從一九七九年復堂以來,中國教會已有約55000多個堂點,其中70%是新建的,既有可容納幾十人聚會的聚會點,也有可容納8000人崇拜的大型教堂,極大地方便了弟兄姊妹聚會崇拜。建堂是我們每年必須推進的重要事工,例如全國兩會就正在修復歷史悠久的聖三一堂,修復後將公開聚會;

  . 教牧同工隊伍在日趨壯大:據二零零五年的不完全統計,全國教會有牧師、副牧師約3700名,長老約5000多人,傳道員約27000人,義工約十五萬。更令人高興的是,一代年輕有為、有忠心又有見識的年輕教牧同工已經茁壯成長,並逐步走上教會負責崗位,中國教會的新老交替已基本完成;

  . 聖經印刷和發行規模日益擴大:至二零零七年底,基督教全國兩會印刷發行聖經逾4300萬冊,並在全國各地設立了七十多個發行點,形成遍布全國的發行網絡。近年來,我們以每年至少300萬本的數量在印刷聖經。而且,聖經版本多樣,品種出新,滿足不同信徒群體的不同需要。二零零四、二零零六和二零零七年,基督教全國兩會分別在香港、美國和德國成功舉辦了中國教會聖經事工展,與普世教會分享了這一榮耀上帝的好信息。在內地,無論誰都可以方便地得到聖經,只要他們有需要,兩會都提供足夠的聖經,包括那些因種種原因還沒有和我們聯繫的弟兄姊妹。在這裡,我想特別大家分享的是,今年我們為二零零八北京奧運會特別印刷發行了奧運紀念版聖經。在聖經上免費印上北京奧運會的會徽,這在奧運會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 神學教育在不斷發展: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僅有的一所金陵協和神學院發展到目前全國性、地區性和省級三個不同層次的神學院校18所,在校學生1800多人,專職教師260多名。目前每年畢業1000多人,近三十年來一共培養了約10000多人。佔地200畝、投資上億元的金陵協和神學院新校區可容納學生500人,目前已經竣工,即將投入使用;

  . 社會服務事工在不斷開拓:中國教會的社會服務事工從無到有,逐漸發展。在過去五年中,基督教全國兩會積極在海內外籌集資金3500多萬元,開展700多個社會服務項目,如敬老院、孤兒院、鄉村教會診所、農村巡迴醫療車、重建危房小學、愛滋病預防知識培訓、向殘疾人贈送免費輪椅、自閉症兒童康復治療,等等,項目遍及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受惠人數達數十萬。這次汶川大地震,全國教會共捐款一億五千多萬支援賑災和在後重建,最近全國兩會又籌集了一千二百萬,用於災區教會的重建;

  . 普世團契在不斷加強:我們始終強調,「三自」並不意味著自我孤立。在堅持三自原則基礎上,中國教會本著合法、公開、坦誠的精神,逐步恢復、建立和發展了與普世教會的團契友誼。香港回歸以來,我們在「三互」原則基礎上和香港教會的交往也愈來愈頻繁,愈來愈密切。

  

二、進一步推進神學思想建設事工

  內地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信徒人數在增多,活動堂點在增加,事工規模在拓展,牧養任務要提升,面臨的挑戰在擴大。這些都使我們思考如何在新形勢下、新發展面前辦好中國基督教會。我想這就是丁主教等老一輩教會領袖於十年前發起神學思想建設的原因。十年來,內地教會的神學思想建設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1、取得了開展神學思想建設的共識。有愈來愈多的教牧同工認識到神學思想建設有助於我們全面詮釋和理解聖經真理;有助於更好地維護純正的信仰;有助於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提升個人信仰素質;有助於挖掘和傳揚時代的信息,引導教會健康發展。因此,神學思想建設得到了愈來愈多的理解和支持;

  2、對教會面臨的一些現實問題進行了較深入的信仰反思。例如,從「上帝是愛」的神學視角,結合「和合共生」的中國傳統文化來重新審視「信與不信」的問題;又如,從上帝創造和救贖的神學維度來檢視基督徒在保護生態環境中應承擔的責任;再如,從基督教倫理的角度來討論愛國守法、敦睦鄰里、和睦家庭、敬業愛崗等與基督徒生活息息相關的道德命題,等等;

  3、神學思想建設指導和豐富了教會的講台信息,給中國教會的講台事工帶來了許多可喜的變化。今天我們的講台上,不但能聽到基督救贖的福音,同時也常常得到藥「服侍人」、關懷社會的提醒;不但能聽到叫人「靈魂興盛」的信息,也能得到「凡事興盛,身體健壯」的關愛;不但能聽到「要撇下一切跟隨主」的呼召,但也能聽到「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神」的勸勉。當「構建和諧社會」成為全國各階層人民努力的目標時,和好、平安、和睦等主題成為講台上經常性的信息;當雪災、地震等特大自然災害突如其來時,一篇篇充滿對同胞深情和淚水的信息在講台上流出。

  4、發揚了基督教倫理道德。在中國改革開放大潮和市場經濟進程中,社會上出現了一些道德失衡和倫理缺位的現象。神學思想建設發揚基督教的倫理道德,以此作為基督徒服務社會、見證信仰的重要切入點,在職業倫理、家庭倫理等諸多方面教育、引導信徒按聖經教導,為社會文明進步發揮積極作用;

  5、愈來愈多的基督徒逐漸走出了只關心個人得救的狹隘信仰模式,關心他人、關愛社會,踐行耶穌「愛人如己」的教導,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和服務意識,進一步改善了中國教會在社會上的形象。

  

  三、中國教會面臨的挑戰與應對

  通過積極推進各項教會聖工和加強神學思想建設,中國教會無論是在傳揚福音、進行神學思考上,還是在建設堂點、建立教會、完善制度、促進管理上,都取得了一些好的果效,使中國教會保持穩定發展,使我們的神學思考日益活躍,使中國基督教在社會上逐漸樹立起了良好的形象,得到民眾愈來愈多的認同和接納。與此同時,在新的時期、新的形勢、新的情況下,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處境下,在社會深刻變革、思想日益多元的情況下,我們要進一步按三自原則辦好教會,既擁有良好的機遇,又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例如,中國教會目前「莊稼多,工人少」的現狀還沒有得到很好地改善,我們還缺乏足夠受過良好神學訓練的傳道教牧人員帶領教會,牧養信徒。我們高興地看到信徒的人數在增加,教牧同工的隊伍在擴大,但我們更願意看到在這同時,信徒的信仰素質有提高,靈命追求有長進,教牧同工能提升牧養水平,不斷提高神學造詣。只有這樣,我們的教會才能真正建立在磐石上,向下紮根,向上結果。而目前我們的神學教育水平和規模還跟不上教會事工的發展。

  再如,隨著信徒文化層次、年齡和職業差別的明顯,信徒對牧養的需要愈來愈多樣,這給我們的教牧同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們不斷提高水平,擴展知識面,回應社會現實問題,解決信徒的實際困擾。

  又如,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農村青壯年進城務工,他們中間有很多是信徒。這一方面造成農村教會信徒骨幹流失,事工推進遇到困難;另一方面形成對這些進城民工信徒的牧養缺失,因為許多城市教會還沒有對他們開展專門的牧養事工。這需要我們兼顧城市教會和農村教會的發展。

  另如,因為中國東西部經濟發展的差距,形成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的教會在經濟狀況、教牧人員待遇、教會發展等多方面的不平衡,需要我們從全國整體的高度予以關注和協調。

  還有,中國教會目前還缺乏良好的、比較完善、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在有些地方教會時常出現紛爭,不但不能榮耀主的名,反而產生了負面影響。因此,教牧同工的管理理念亟需加強,管理能力亟需提高,要真正把教會建設成管理有序的教會。

  此外,雖然中國教會的社會服務工作已經起步,並開展得有聲有色,但是,我們在社會服務事工的人才資源、方式方法、項目管理等諸多方面都缺乏經驗,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我們進一步推進社會服務工作。

  這些都是我們在辦好中國教會的前進道路上必須面對和應對的挑戰。

  面對中國基督教的現狀和挑戰,我們深感責任重大。雖然我們經驗還不足,能力還有限,但是既然上帝呼召了我們,全國的代表們選擇了我們,歷史賦予了我們這個機會,我們就一定要有所作為,為中國教會的發展盡上我們的本分,為開創中國教會的美好明天做出我們的貢獻。為此,我們要在以下方面進一步做出新的努力:

  

1. 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堅持走三自愛國道路。

  五十多年來,中國基督教正是開展三自愛國運動,使人們改變了對基督教的態度,鼓勵信徒努力作一個好基督徒又作一個好公民,使不同宗派的基督徒之間提倡互相尊重,實現了聯合禮拜,並拓展了與普世教會的平等交往。因此,中國基督徒獨立自主自辦教會,既是基於歷史的教訓,也是基於時代發展的需要。堅持走三自愛國道路既是中國基督教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指引中國教會前進的方向。在新形勢下堅持三自原則,體現了中國基督教與時代同行、與社會同步、與廣大民眾同心的時代精神。

  在這裡,我要特別感謝香港的眾教會和同工同道。在過去的歲月裡,你們不但為我們代禱,用禱告托住我們,也給於我們多方面的幫助,在人才培養、牧會經驗、社會服務上支持我們。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由於兩地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環境的差異,兩地教會處境的不同,以及教會發展模式的不同,我們之間也會出現一些不同的看法。我認為,只要我們堅持互相尊重,彼此禱告,互相分享,互相支持,我們合作的前景是廣闊的。同時,我們也看到香港有些教會與內地基層教會聯繫,開展合作,對此我並不反對。但我希望無論你們做甚麼工作,能與我們先聯繫,能與全國兩會互相尊重。

  

2. 進一步推進神學思想建設,開創神學思想建設的新局面

  神學思想建設已經開展十年了,取得了不少成果,而且在今後一個時期,神學思想建設將仍然是中國教會各項事工的「重中之重」。我們要立足於《聖經》的教導,堅持《使徒信經》和《尼西亞信經》所歸納的基本信仰,吸收中國優秀文化的養分,結合中國教會五十多年來走「三自」愛國道路的重要歷史經驗,在努力進一步鞏固神學思想建設的基礎上,更加聯繫社會發展的實際,以處境化的神學視角來回答中國教會所面臨的種種現實問題,消除一些阻礙中國教會健康成長的思想因素,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基督教神學思想體系。

  

3. 進一步擴大團結面

  我們將在尊重基督教不同歷史傳統多樣性的基礎上,堅持維護聯合禮拜,走教會合一的道路,而不是回到過去宗派林立、擴大分歧,互相攻擊的局面。我們將始終倡導在信仰上彼此尊重,「竭力保持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

  對於那些因為種種原因尚未登記的家庭聚會點內的信徒,只要他們持守純正信仰,不偏離真道,不跟從異端邪說,我們也將盡力去團結他們、親近他們、幫助他們、服務他們,爭取他們和我們一起走遵紀守法,愛國愛教、榮神益人的道路。

  

4. 進一步辦好神學教育,多層次培養教會人才

  教會要發展,關鍵在人才;人才的培養,關鍵在辦好神學教育。我們正在著手製定合乎中國基督教實際的神學教育的中長期規畫,吸取、借鑒先進的辦學理念,想方設法加大辦學資金的投入,改善辦學條件,規範院校的管理,加強學科的研究,科學課程設置,提高教學和研究的學術水平。我們將拓展人才培養渠道,既加快神學院校的建設,自己培養,也要加強與普世教會和海外神學院校的合作,做好選派留學生的工作,並緊密聯繫中國教會和信徒的實際情況,為教會培養和造就一批又一批靈、德、智、體、群全面發展的可用人才。

  

5.進一步關注農村教會和中西部地區教會的發展,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例如,我們計劃建立中西部地區教會發展基金,幫助他們提高自養能力,幫助他們建堂,幫助他們開展培訓工作。我們還將建立貧困神學生和傳道人補助基金,切實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困難,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使他們能夠安心教會侍奉。

  

6.進一步拓展社會服務

  在構建和諧社會與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中,我們要按照「施比受更為有福」的聖經教訓,發揚基督教關愛社會、造福人群的好傳統,繼續大力開展社會服務,努力服務人群,積極參與救災、濟困、幫貧、助學等公益活動.我們將加強與普世教會的合作,不但是資源的分享,而且要努力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和水平,進一步開拓社會服務的空間,提高社會服務工作的果效,為主作美好的見證。

  幾年前,丁光訓主教對中國教會的發展前景作瞭如下的展望:「我希望經過相當長的時間以後,一個新型的中國基督教,一個講理智的,一個分清是非並有敏銳的是非感的中國基督教,一個高舉基督也高舉道德的中國基督教,介紹一位很美、很同情人類的愛的上帝而不是一個殘暴的上帝的中國基督教,一個意氣風發的中國基督教,將在東方地平線上升起。這個基督教對全世界將會帶來重要的信息。」這正是中國基督教的遠象,它指導著我們要努力建設一個忠於上帝託付和聖經教導的中國基督教,一個能夠在當代社會中健康發展的中國基督教,一個堅持三自原則、愛國愛教的中國基督教,一個既紮根於中國文化、又適應現代社會的中國基督教,一個講理性、講道德、講服務、講團結的中國基督教,一個勇於擔當社會責任、使人追求真理的中國基督教,一個神人喜愛、榮神益人的中國基督教。這是中國基督徒的盼望,是我們努力的目標,也是我們的禱告。

  謝謝各位!

  

傅先偉長老(中國基督教三自教會主席)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品蘭集】

【靈修果園】

【特稿】

【與大師對話】

【過渡人生】

【書中有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