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國度


2288 期(2008 年 6 月 29 日)
◎ 與大師對話 ◎ 許立中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並沒有『基督徒原則』這回事。基督本身就是一切事物的原則。但倘若我們希望忠於祂,我們就不能夢想可以將基督信仰縮約至某個數目的原則〈雖然這經常發生〉,而這些原則的結論是可以邏輯地被推論出來的。這企圖將永活上帝的工作轉化成為哲學性教義的傾向,是神學家以及忠實信徒的恆常試探,而當他們將本身帶來果效的聖靈行動轉化為一種倫理、一種新的律法、一些他們只需要『應用』出來的『原則』,那就是他們最大的不忠。基督徒的生命並不產生自一個『原因』,而是邁向一個『目標』;正是這個向度完全地改變人類的前景,令基督徒的生命跟其他所有的生命有所不同。

  「在個人領域真實的,在社會領域亦同樣地真實。從一個絕對的定義來說,並沒有基督徒的政治及社會原則。上帝透過聖經向我們啟示的這個領域,並不是一個教義或原則─而是審判與行動,完全地導向成全上帝的工作。...…

  「…...在政治的世界,他必須應用傳道書(第三章)的原則:『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祂使所有事務各按其時成為美好。』這樣,就沒有一種基督徒的態度,可以應用在所有的情況;而按著不同的時機,只要他們忠於上帝旨意地在歷史留下他們的痕跡,那看似矛盾的態度,都可能同樣地好。這樣,就不必執著於一個意念、一個教義,或一個政治的運動。在世俗的語言來說,『忠誠』很多時只不過是習慣或固執。按著基督徒所生活的時代,也按著甚麼立場對他來說更貼近上帝在那個時候的旨意,他可以屬於右翼或左派,自由黨或社會主義者。不錯,從人的角度來說,這些態度是互相矛盾的;但它們的統一性乃在於尋索那將臨的國度。正是在這國度的亮光中,基督徒被呼召去判斷當下的處境,而這些處境並不能按著它們的道德內容或它們個別的政治展望去判斷…...

  「差不多所有基督徒的政治態度不是錯誤就是災難性的這個事實(例如,耶穌會或康士坦丁的時代),反映了這些判斷已從上帝國度轉到一條以倫理教義為主的路線,並且人們一直企圖去建構『一個演譯自福音的政治系統』!」─ Jacques Ellul, “The Presence of the Kingdom”, pp. 52 ~ 55

  一個演譯(deduced)自福音的政治體系—那確實是世代以來不少基督徒夢想中的烏托邦!我們鼓勵基督徒關心社會、參與政事,希望體制內多一點「基督徒的聲音」。我們期盼著整個國家信奉同一個宗教,所有主要政府官員都是信徒,那就是上帝國度臨在地上!而事實上這亦並非妄想,這正是中世紀以前的歐洲大陸以及現今大部分回教國家的實況。而縱然是無神,共產主義亦是人企圖在地上建立天國的努力,而我要說,就是基督徒也不一定會做得比他們好。但這是我們所盼望的情況嗎?

  「該撒的物當歸給該撒,上帝的物當歸給上帝」!當然,當時討論的焦點,是上帝選民納稅給羅馬政府的合法性。但正如他們用有該撒肖像的錢幣去納稅,也用有該撒肖像的錢幣去奉獻,這表明歸給上帝的物本身其實並沒有任何神聖的本質,只因人奉獻的心而成為聖潔。同樣,世上亦沒有一樣具有神聖本質的政治機器、制度和原則,分別只是為政者因應當時實際的處境和需要,透過具體的施政,去「尋索那將臨的國度」。

  教會在美國有舉足輕重的政治影響力,是任何政治實體所不能忽略的政治勢力。而正因為這個緣故,美國教會一直在政治上都有很強的議價能力,到一個地步,人民以為某個黨派就是上帝在國會的代表,以致幾年前終於有人站出來提醒選民:「上帝不是共和黨,但亦不是民主派」。

  耶穌亦曾經清楚地表明:「我的國不屬這世界;我的國若屬這世界,我的臣僕必要爭戰...…只是我的國不屬這世界。」換句話說,那「將臨的國度」並不屬於這世界,卻又並非不能具體地彰顯於世上。上帝確實要透過祂的子民去改變世界,卻不是透過一些經過「聖化」的方法和機器,而只是透過他們具體的所在,去活出上帝的國度。

  「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品蘭集】

【靈修果園】

【專輯】

【與大師對話】

【過渡人生】

【游離小說】

【放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