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屋最好望見公屋


2284 期(2008 年 6 月 1 日)
◎ 息息相關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豪宅首要講求地段級數,可視為何文田豪宅新貴的半山壹號,其處境就比較尷尬,這幅百億地王座落何文田與土瓜灣交界處,毗鄰老牌公屋、眾多學校及舊區舊廈,論位置,只算『半調子』的豪宅區……發展商情願將大廳及套房朝北望內園樓景及遠山,亦不想出現『入屋望公屋』,影響其豪宅身價。」

《蘋果日報》25.5.2008

  香港地少人多,寸土寸金,許多所謂「豪宅」,即使逾萬港元一呎,也多與醫院、墳場、果欄等為鄰。推窗一看,見藍天碧海的少之又少,見急症室、殮房以至墳地墓碑的倒比較多。港島南區碧瑤灣一帶的豪宅,不是近靠薄扶林墳場,遠眺瑪麗醫院嗎?但住在那區的人不是生活得很愜意,毫無芥蒂禁忌,在股市屢有豊厚回報嗎?

  據聞九龍何文田區某新落成的豪宅,毗鄰就是土瓜灣舊區,一路之遙就是歷史悠久的樂民新村公屋。發展商為了不讓住客看見這些公屋,刻意將大廳及套房的方向調整,令人有「眼不見為乾淨」的感覺。發展商可謂用心良苦,他們當然不會以為將來的住客每天往返是採用日本卡通片多啦A夢的「隨意門」,不用走路或乘車經過鄰近的公屋。

  事實上香港大部分住豪宅的人,都曾經住過公屋。翻閱六、七十年代香港中、小學的畢業同學錄,不難發現大多數學生是住在蘇屋村、石硤尾村、黃大仙村、慈雲山村、華富村、柴灣村以至荃灣的福來村等等。當然有很少數住在九龍塘或者又一村,但含著金匙銀匙長大的到底是少之又少。

  小時候住過公屋的孩子,今天已經人到中年,他們亦早已遷離了公屋。由公屋至豪宅,中間經過若干個中途站,例如美孚新村或綠楊新村,及至四、五十歲左右,專業畢竟有成,終可攀上「豪宅」之列,姑勿論所住的豪宅與甚麼毗鄰,香港始終地少人多,可供選擇的區域不太多。

  住過公屋的人試問又豈會看不起公屋呢?發展商真是捉錯用神,以為豪宅住客不想看到公屋,勾起他們不愉快的回憶。這可大錯特錯。現在萬多二萬港元一呎的豪宅,單是管理費已最少三港元一方呎,每月的管理費即近以前住公屋月租十倍以上。晚上和兒女在飯廳用膳,分體式冷氣涼風送爽,一邊吃飯;一邊眺望窗外腳下的公屋,訴說爸媽兒時的奮鬥故事,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和親子活動。大人每天回家望見公屋,提醒自己今天所有的來得不易,憶苦才可思甜,好好珍惜所有。小孩子知道爸媽在公屋長大對爸媽也多一分格外的尊敬,佩服爸媽的毅力和志氣,更由衷地相信爸媽的囑咐不是空口講白話,而是來自真實經驗的肺腑之言。今日發展商千方百計要避免「入屋望公屋」,其實是誤解了豪宅住客的需要,快快撥亂反正,方為上策。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品蘭集】

【靈修果園】

【一個字一顆心】

【與大師對話】

【過渡人生】

【游離小說】

【放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