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有預備—
 余也魯教授悟出人生


2280 期(2008 年 5 月 4 日)
◎ 一個字一顆心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浸會大學傳理學系1968年創立,即將慶成立40周年。圖為余也魯(時任系主任)1969年攝於當時辦公室門前。

▲一九九六年海天書樓與香港傳媒機構星島日報、有線電視及香港電台合辦“讀安徒生童話做小文化大使”運動,從二百餘位小朋友中選出四人,由媒體記者及電視攝影隊隨同往丹麥安徒生故鄉訪問。圖為得獎兒童,現在都已是高中和大學生了。兒童讀好書,影響一生。余也魯與夫人王海倫家居近照(攝於結婚57周年)。

▲余也魯和他訪港的孫兒天啟近照,天啟現在加讀小學。

吳:吳思源先生

余:余也魯教授

  

吳:余教授您好,我看您的精神很好,滿有活力的,如果我們請您用一個中文字去總括您大半生以來的信仰經歷,您會選用哪一個字?

  余:我已經活了大半個世紀,長到很難只用一個字去形容,還是讓我用一個詞罷:「主有預備」。回顧一生,處處見到它的影子。耶穌榮耀進耶路撒冷時,要找一隻驢駒,門徒問耶穌驢駒在哪裡呢?原來早已預備好,等著耶穌去用牠。我相信主若用我,必有預備,所以放心去做,不用擔心。

  吳:您多年來從事傳播工作,在浸會大學及中文大學,先後創辦傳播學系,您如何看到神的預備呢?

  余:神是很奇妙的,在我們不為意的時候,已默默作出預備。年紀小時,早上在新制小學裡習白話文,下午學英文,晚上父親要我修習古文,自己的興趣則是新詩與小說。回想起來真的好辛苦,但卻給了我一點結實的語文根底,對往後做的工作幫助很大。

  我唸高中時遇到一位中文老師,他在文字學上的造詣可以教大學,但他選擇教中學。上課時他把講義寫在黑板上,一堂課下來,二十呎長的黑板寫得滿滿的,抄寫雖苦,跟著這位老師學,對文字的意義和運用有了幾許掌握。還有我的外祖母,她四十多歲才信主,小時候憑聽覺隨家裡的哥哥們習中文,可以背不少文章,卻不認得字。信主後開始讀聖經,花了三年學會了整本聖經的字,要我跟著她背誦聖經。童年記憶力強,不知不覺學會了許多經文。這些都為我長大後做文字工作紮下了根。

成長歲月和接受挑戰

  吳:余教授,您的家鄉在哪裡?您又如何成長和接受教育的?

  余:我出生在魚米之鄉的江西,在那裡唸完中學。父親曾任報館主筆,因秉正義評論時弊被迫辭職,轉到郵政工作。父親告訴我們,長大了要參加報業,透過辦報去改革中國。後來我唸大學主修新聞,我的弟妹不少也是新聞記者。

  吳:後來又如何呢?您似乎走上了出版和訓練傳播人才的道路,您是如何走過來的呢?

  余:我後來去了美國史丹福大學深造,隨傳播學奠基人宣偉伯博士習傳學(又叫傳理學)。記得在美國讀書的時候,葛培理牧師曾找我辦《抉擇》中文版,我建議《抉擇》中文版除了葛培理牧師的那篇首版文章外,其他的應該由中國人作者來寫,而且應該辦到自給自足。我覺得中國教會應該自行承擔使命,應該自己站起來。結果沒有談攏。後來明白這不是祂的預備,可是卻幫助了我想到應加緊為中國培養文字人才。

吳:所以您回港之後,就毅然做了培養人才的工作。

  余:對,一九六六年在西柏林宣教大會中,遇見張有光牧師,談到這個問題,他是浸會學院校董,認為可以在這間年輕但有衝勁的學府中實現這個夢,在林子豐校長的邀請下,我接下了創辦傳理系的擔子。

  我在浸會學院工作了八年,系務已入正軌,交託有人,才在一九七五年應李卓敏校長的邀請到中文大學出任傳播學講座教授,為新聞與傳播學系奠下規模,直至八二年,又是八年。我除了行政工作與教學,更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品格。我認為新聞工作者必須具備良好的品德操守,才可以承擔他們的職分。中大傳播碩士課程也在此期內建立。

承擔更大的使命

  吳:我知道您也曾主持一項龐大的聖經註解工作,可以告訴我們它的來龍去脈嗎?

  余:就在中文大學的最後兩年,有一次我的兩個唸中學的孩子問我聖經的問題,我才發現當時以一卷書形式出版的有註解聖經,中文本欠奉。一九八○年邀約楊濬哲、劉治平、蕭克諧等牧師茶敘,討論有註解的中文聖經這個題目。幾番研究,大家都認為確有此需要。又徵得舊約專家唐佑之和新約權威鮑會園二牧者主持核稿,主編的工作卻落到我身上。回想起來又是主有預備,因為從小父親要我天天讀聖經,一年讀一遍,及後我又喜歡涉獵一些釋經書,沒想到這竟是一種準備,可以大派用場。還有一個小插曲,我在中大時,曾遇上崇基神學組一位外籍教授,他是教聖經原文訪問學人。他告訴我想了解一點傳播學,可以和我交換學習。誰知道我這種短期的學習,後來竟幫助了我編寫聖經註解的工作。主的預備何等奇妙。

  吳:這麼龐大而具歷史意義的工作,結果這本《中文聖經啟導本》順利出版了,並且幫助了很多人,余教授的勞苦果然並不徒然。

  余:這是一件大工程,是許多主的僕人日夜辛勤工作的成果,我只是隻小驢駒。八二年,我五十九歲,不得不提早退休,全時間投入《啟導本》的編輯、撰寫和出版工作。《啟導本》聖經初版於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出版,厚逾二千面,已再版十四次,並於二○○四年出增訂新版,彩色印刷。

  

海天書樓的夢想

  吳:大家都知道海天書樓是由您創辦的,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名稱的來源,余教授可以告訴我們嗎?

  余:不是一個人創立,而是一群人努力的成果。我一直想中國人應自己承擔起傳福音的工作,自己來做文字出版,我們可以有國際間的合作,但不要繼續依賴外國差會。一九五零年尾,我家裡有一個小型祈禱會,有來自大學教育界和報業的朋友,一起來為這個理想禱告,結果孕育出「海天書樓」。「海天」這兩個字來自「海為墨汁天為紙,共揮彩筆繪神恩」,意思就是大家拿起筆來,寫下神的恩典,使用神賜給我們的恩賜才能,描繪神的大愛。

  吳:您對海天書樓又有甚麼期望?

  余:海天書樓快要慶祝五十週年了,我看今後應有兩個方向,一是兒童事工,二是普及神學。海天書樓一直致力於出版優秀的文學作品,包括兒童與大人讀的圖書,有創作也有繙譯,且有中英對照本。希望一方面有更多青少年藉基督教文學著作而認識基督信仰,一方面幫助基督徒通過閱讀在神學上得造就。文學是我們的一個重點,除了翻譯小說,更希望有中國人的作家自己寫小說。

  吳:余教授大半生真的做了很多工作,您今年多大?

  余:今年八十五歲了,我出生於一九二二年,正值「五四運動」時期。回顧一生,主的預備的確很豐富且奇妙。我正在寫回憶錄,記下一些難忘的恩典故事,見證「主有預備」不只為我,也要我成為他人的預備,互相效力,在愛中達成祂的美好旨意。

 

吳:謝謝余教授接受我們的訪問。

余也魯教授部份譯著

  

一、 著作:

   傳媒‧教育‧現代化

   門內門外

   雜誌編輯學

二、譯作:

   傳學概論─傳媒‧信息與人

   返璞歸真

   美國史綱

   花香滿徑

   新荒漠甘泉

   安徒生童話選

   漫天烽火待黎明

三、 合譯:

   基督教二千年史

   溪畔靜思錄─荒漠甘泉新譯

   愛的頌歌─奧古斯丁懺悔錄

四、 編輯:

   從零開始─中國文化中傳的探索論文集

   Women and Media in Asia

   西柏林的呼聲

   The Asian Messenger(英文傳播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