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杜威出高徒


2280 期(2008 年 5 月 4 日)
◎ 教會今昔 ◎ 浩然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杜威教授(Professor John Deway 1859-1952)是美國二十世紀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和思想家(見上圖),他曾於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一年到中國講學和遊歷,先後到上海、北京、天津、瀋陽、濟南、杭州、武漢、長沙、廣州等城市,在大學和青年會發表演說,超過二百次之多。所提倡的「實驗主義」(Pragmatism,有譯實用主義)影響中國近代教育思想甚大。此因杜威在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的師範學院(Teacher’s College)任教。其時不少中國學生慕名前往就讀,被列門牆不知凡幾。當年杜威有譽之為「美國教育泰斗,世界教育權威」。據悉杜威在中國有三大弟子,即郭秉文、陶行知、蔣夢麟均畢業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考取博士學位。郭秉文一九一四年畢業;陶行知和蔣夢麟於一九一七年同期畢業。三人同屬中國二十世紀著名的教育家,各有千秋。

  在杜威三位著名中國弟子中,郭秉文和陶行知是教會虔誠的基督徒。而陶行知被中國教育界稱之為「人民教育家」(見下圖),主張「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建立一套生活教育的理論,有別於其師杜威提倡的「實驗主義」,為中國近代教育思想獨闢蹊徑,成為中國二十世紀著名的教育思想家。

  至於蔣夢麟,一九一七年回國後,先在上海商務印書館任編輯,協助校訂孫中山英文《實業計劃》原稿。一九一八年創辦《新教育》月刊。一九二三至一九二五年代理北京大學校長;一九三零至一九四五年出任北京大學校長。蔣氏認為教育是一種產品,提倡培養活潑的個人,能改良社會的個人;以及能生產的個人。主張課程中國化;教育社會化,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

  郭秉文自一九一四年學成歸國,翌年受聘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務主任。一九一九年改任校長,一九二零年在南高師基礎上創辦東南大學,但時一九二五年退出教育行業,故在中國教育史知名度不高,可是東南大學成為日後國立中央大學,和今日南京大學發展的基礎,郭秉文是功不可沒的。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品蘭集】

【靈修果園】

【一個字一顆心】

【與大師對話】

【過渡人生】

【游離小說】

【放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