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馬禮遜今天來華


2268 期(2008 年 2 月 10 日)
◎ 文林 ◎ 黃少芬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出版部為紀念馬禮遜來華二百週年,於去年春季舉辦「馬禮遜來華二百週年紀念」徵文比賽,希望藉馬禮遜來華傳教的精神,喚起全港教會信徒反思昔日基督教在華發展的歷史,從而開拓面前香港教會路向,並鼓勵信徒委身事奉。本報今期刊出《假如馬禮遜今天來華》一文,為公開組季軍得獎作品。

  

  還有兩個多鐘頭,飛機才抵達香港機場。服務員殷勤地端茶給乘客,一個中年西方人接過茶,聊了幾句,談的都是中國人的風俗習慣。服務員離去時,問他:「馬禮遜先生,你真的以為自己可以影響中國人這麼根深蒂固的宗教傳統嗎?」

  他用流利的中文回答:「我不能,但我相信上帝能夠。」

  這時,剛巧坐在側旁的中國人從洗手間回來,他驚訝地問:「你是馬禮遜的後人嗎?」對方回答,只是同名同姓,沒有血緣關係,但異象倒是相同的,就是向中國人宣教。中國人聽了,十分高興,他隨即介紹自己叫梁發,在華人教會當牧師。當然,也是與馬禮遜的助手同名同姓而已。馬禮遜遇上梁發,真是巧合,二人感到這次相遇極為奇妙,這兩個鐘頭可以聊聊天吧,就從共同感興趣的話題開始,於是談起信仰和宣教。

  馬禮遜說起自己的異象時,表現得興奮,但梁發的表情卻含蓄,他最後坦白說出自己的想法:「首先我要聲明,我也尊崇二百年前來華的馬禮遜,雖然結出的福音果子少得可憐,但確實在艱難的時代當了先鋒者的角色,播下種子,由後人收成。他也有數個創舉,比方說,翻譯第一冊聖經中譯本,出版中國出版史上第一份刊物,帶領第一個中國人信主,按立第一個華人宣教師。在二十世紀,中國教會能茁壯成長,西方宣教士功不可沒,這是事實。但在今天,我們已經有自己的神學院、福音機構、差會、視影佈道事工,甚至有華人可以翻譯聖經。恕我直言,你可能做不到像以前馬禮遜般舉足輕重的角色了?」

  梁發不是自誇華人多有成就,他說這話時低下頭,好像有點不好意思。馬禮遜想了想,感慨地說:「我們要求主憐憫!資源豐富,但大部分中國人還未得救。」說時,眼眶滿是淚水。梁發問他,打算來華做甚麼?又有甚麼學識和技能?馬禮遜還沒找到事奉崗位,至於學識和技能,他有的是聖經知識,能說流利的中國話。

  梁發看一看馬禮遜,感到難以置信,現代的宣教士竟然只有這麼裝備。他說:「我得要將真實情況告訴你。馬禮遜二百年前來中國,學習聖經和中文,也足夠應付宣教工作。但時代變了,今年是二零零七年。做宣教士,要懂得運用電腦,最好能設計網頁,方便宣傳事工。有商業管理的知識更好,這樣才能與商界對話。輔導技巧不可缺少,求助的人從不斷絕。你自己也要懂得情緒管理,宣教士需要忍受各方而來的壓力,在工場上鬧情緒會留下很壞的印象。如果在城巿宣教,我建議你研究一下社會文化理論,隨時有人問你如何回應《達文西密碼》之類的電影。」

  馬禮遜滿有自信的說:「人的心可沒改變呢,古老的福音仍然是醫治人心的妙藥。但你也說得對,這是新時代,舊酒需要新瓶。放心吧,我會努力學習新的技能。以前馬禮遜不是做了很多超出他能力的事嗎?我相信他在英國時,想也沒想過會做印刷出版。翻譯全本聖經何其艱辛,他都成功了。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

  梁發說:「說起聖經翻譯,也許你可能知道,當年馬禮遜的譯本現在已沒有人讀了。上了天堂的馬禮遜會不會感到失望呢?嘔心瀝血的作品經不起時代的考驗。」

  馬禮遜望出窗外,露出笑容,說道:「他可不會介意呢!他的譯本是用當時的語言寫成的,現代人讀起來會摸不清一些文字的意思。語言是有限制的媒介,語意在時代的變遷中也會給改變,然而我們需要用最精確的文字表達永恆不變的真理。聖經不是這麼說嗎,我們能當新約的執事,不是憑著字句,乃是憑著精意。無論如何,馬禮遜的譯本已經服侍了那個時代。」

  梁發覺得馬禮遜很有睿智,將來必然是出色的宣教士。

  馬禮遜想了個有趣的問題,問梁發:「如果你是馬禮遜,今日來到中國會做甚麼?」

  梁發不加思索,就立刻說:「我一定會極力搶救靈魂,補償過去失去的機會。二百年前,政治和民間風俗不容許傳福音,但現在是收割的好時機。你呢?」

  馬禮遜說:「如果我是馬禮遜,首先我要在飛機上感謝神,當年坐船要二百多天才到中國,現在坐飛機只需十多個鐘頭便到了,節省了二百多天,由於科技的發達,這二百多天可以做的工作可能多於十五、六世紀的二百多年。只要好好約束自己,不要在上網、娛樂和購物上浪費時間,就能完成許多工作。現在中國人都穿洋服,我根本不用刻意穿唐裝,吃飯時用筷子,就可以融入中國人的社會。中國人可以做翻譯,我不用做馬禮遜當年的工作。我會做甚麼呢?當然是宣教,但同時也許會把中國教會的情況向自己的國家報道,促進彼此的合一,世界各地還有數以億計的人未聞福音,我們要連結起來向世界宣教。我相信中國教會是廿一世紀的宣教大軍,或許我還要呼籲中國人把福音帶回西方世界。梁發,你在哪裡牧會?」

  梁發回答說,他是英國一家華人教會的牧師,今次回港是為了探訪家人。馬禮遜感到很有趣,中國人在二百年間遍滿了全球,向中國人宣教根本不用去中國,每個國家都有中國人,連最偏僻的小鎮也會發現唐人餐館。梁發說這是中國人的不幸,為了賺錢,離鄉別井,忍受與家人分離的痛苦。說起現代的中國人,梁發怕馬禮遜不知道,告訴他有人說中國人現在都向錢看了,成為拜金民族。

  馬禮遜拍拍他,說道:「願世界各地每一家唐人餐館都成為一家教會!」

  梁發問他:「我們真的可以影響中國人這麼根深蒂固的拜金主義嗎?」

  馬禮遜回答說:「我們不能,但相信上帝能夠。」

▲聯會副主席區玉君牧師(圖右)頒授季軍獎狀予黃少芬(圖左)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過渡人生】

【神學探索】

【重尋敬拜根】

【牧耕筆談】

【放眼世界】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