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赤口」到「人日」


2268 期(2008 年 2 月 10 日)
◎ 時事透析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華人新年節慶中的「日子」設定,幾乎每天都是有特別用意的日子。我們比較熟知的,包括有「年晚」、「新正」、「開年」、「赤口」、和「人日」。

  年卅晚「團年」,是珍重家族同根親情、要「同吃一口飯」的難得日子。初一日「拜年」,是喜氣洋洋地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互相祝福。初二日「開年」,是小休之後復工營生作業的勤勞美德。由年卅晚至初二日,這一連三天的活動作息焦點,已經能夠十分濃縮地刻畫、反映著一般人一年到晚的生活規律和願望。

  豈料這三天的新年歡慶過後,接著的初三日竟然是「赤口」的吵鬧!連續三天的溫馨和諧共處之後,竟然是整天的不聞不問、不理不睬!更妙的是,又再過了三天之後的初七日,大家又重新和好如初,同舟共濟、共度就像是「世界大同」似的「人日」。(誰說中華文化欠缺「幽默感」!)

  人的生存乃屬群性社會;我們需要懂得人情世故,才能夠立足於社會,以求安身立命。不過在這「大社會」中,每一個人又同時是一個一個獨特的「我」;每一個人都需要有「自我肯定」的「私人空間」。於是就難免有「赤口」的現象了。在這一天,人們不再互訪交往,正是要稍一「退隱」,既可以紓緩人際關係,亦是讓自己可以重整心靈。「退隱」過後,又再帶著積極的心懷,「重入社會」、投向大眾世界的懷抱,同度「人日」。

  從「團年」到「赤口」到「人日」,這些新年特殊日子的設定,反映了中華古聖對人性社群生活實事求事的透徹理解,也顯示了他們閱歷人生的智慧。也許,這些智慧仍可啟迪現代人有關處世待人之道。原來祝福親友「新年快樂」也是要學習的。怪不得說:「人情練達即文章。」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過渡人生】

【神學探索】

【重尋敬拜根】

【牧耕筆談】

【放眼世界】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