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失樂園


2262 期(2007 年 12 月 30 日)
◎ 文林 ◎ 嚴鳳山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十二月的德里, 印度人多穿毛衣並披上厚絨肩頸巾。戴上毛冷帽子用來禦寒。冷風從北面沙漠吹入這城市。寒冷的天氣會持續數個星期。那天晚上,像是特別低溫。我剛完成鄉村探訪,步行回家途中,便將雙手放入褲袋中取暖。無情冷風和滾滾沙塵混在一起,呼呼地吹上面龐,更鼓舞我趕快腳步行走。沿途會看見一些露宿街頭人士在燒乾樹枝、廢紙,甚至燒無用的車軑來生火取暖。我有個十分敏感鼻子,遠遠也可聞到燒焦車輪的氣味。心想每個寒冬,必定給這些露宿者一個嚴俊的考驗。立時想起恆河旁的同工,在聖誕夜,租了一部三輪車,滿載了毛絨被單,充當黑夜愛心大使快閃黨,將保暖被單和福音單張快速從車上拋下給露宿者,一閃而過。雖然寒夜似冰,相信冷風吹不散主的溫情。

  我的雙腳愈走愈速,快要橫過十字馬路中心的鐵馬,不知從哪裡突然竄來一小女孩,從我身旁溜過。她看來衹有六或七歲多。 打著冷顫地求乞。她開口行乞時,她的牙關像是不停翻動,合不起來似的,我看清楚一些,她身上衹穿一條三角內褲,她的一手抱緊自己坦蕩蕩的身體。另一手向停在紅燈前的車輛拍動車窗玻璃求乞。看見這情景,我更加趕快腳步歸家,回家後,沒有和家人交談,走到兒子們的房間,打開小兒子的抽屜,拿走一件毛衣,開著車子,?忙地返回十字路口,在紅燈前,我停下車,那小女孩還末拍玻璃窗,我已打開車門,將毛衣拋下。回家後,將所作的事情,告之妻子,她立時找到更多小兒子可與印人分享的厚衣,我即時開車急急重返原地:「哎,不可能這樣對侍她。」我帶著沈重的心對著遙遠監察小女孩的中年男子說。原來這小女孩仍是赤著身子行乞。我再將衣物放下。帶著無奈和無助的心離去。這被迫沒穿衣服的女孩,成為成人冬天招財行乞,惹人憐憫的殘酷手段。

  根據印度保護兒童婦嬬部祕書(Mrs Kacker)卡女士報告,印度超過四億人口是在十八歲以下的兒童。兒童是代表印度的明天。可惜,報告中提及百分之六十三女童是文盲,多散佈在窮鄉僻壤。百份之五十一女孩在十八歲前已出嫁。這都是村中習俗,嫁得早,世界好。女童早早出嫁都是為了減輕嫁娶的支出。愈早嫁就嫁得愈便宜。因兒童人口眾多,童工問題亦是嚴重,特別是被賣童工。兒童人權監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 Children’s Rights Project)布告超過一千萬兒童要代家人還債下,不自願被迫作童工。其實印度政府已在七六年立例管制,並在九三年設立完整兒童發展服務(Integrated Child Development Service)。更加建村校,加強兒童接受教育機會。並提高僱用童工的罰款至二萬盧比。約四百美元。但童工,街童乞丐仍四處可見。

  因著業數的觀念,一般印人只視這些問題是前世惡業所遺留。並不熱衷面對。對政府來說,征服這問題,仍像漫漫長路。對一些印度教會來說,兒童仍有階級之分。還記得早年的夏天,帶著作短宣的牧師和會友參加當地少年團契,在一印人姊妹家中進行。她每週都請來鄰居孩童參加。看見這些少年人都衣著整齊光鮮,並能聽英語,便知道這些鄰居都是中產人士。在我們開始唱詩時,有一金髮女士,帶著一大班街童要進入團契。

  從這班街童的外表,看似是乞丐一族。末進入屋內前。那主持團契的姊妹,慌忙地走出門前,勸金髮女士帶街童們離開。少年團契完畢後,那印人姊妹便帶著歉意解釋,若讓街童進來,以後的日子,鄰居中產的孩童便不會再來。印度姊妹怪責那金髮姊妹不懂印度文化。這樣來說,我們還要繼續和印度教會一起探討,禱告和行動。因我們相信世上孩童都可來到恩主耶穌前。不要讓這地成為兒童失樂園。

(作者為國際傳道會宣教士,在印度宣教多年。)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神學探索】

【牧耕筆談】

【放眼世界】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