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


2249 期(2007 年 9 月 30 日)
◎ 時事透析 ◎ 蔡志森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最近不少新聞都令人十分感慨!「十六歲的媽媽產子,十六歲的爸爸扮執到棄嬰送院」;「勤奮孝順仔離奇跳樓亡」;「青年跳樓亡屋內現女屍」!我們的年青人對生命的看法實在需要好好的再教育,否則類似的悲劇只會不斷重複,甚至變本加厲!

  香港的教育過份著重知識的背誦,內容與生活脫節已經是老掉牙的評論,就算過去十年不斷強調教改,提出很多不同的口號,以及引入通識教育等等,給人的感覺仍然是著重學生的思維、理性的發展,就好像神童能否入大學都是傾側於其智商(IQ),而不大理會他們在待人處事、情緒管理等其他方面的能力。

  無論教育改革提出甚麼口號,但說來說去,我們的家長和老師仍然是過份功利主義,我們在衡量甚麼應該教、甚麼內容優先的時候,仍然是以考試為中心,傾側於可以客觀評核的成績,卻忽略一些很重要但難以評核的做人做事原則和技巧,或是將一些本來有很多發揮空間的問題,也要強行提出標準答案。無論過往或現在,學生在學校所學到的知識,很多都與成長中真正要面對的問題無關,而在所謂多元的社會,我們甚至越來越不敢為學生提出甚麼人生方向和價值觀。

  今天的學生在成長之中很多真正需要學習的,包括性教育、傳媒教育、生命教育和情緒教育等等,對建立他們整個人的素質其實都是十分重要的,可惜卻只能聊備一格,在學校密密麻麻的課程之中,找不到發展的空間。於是,我們只能繼續培育更多智商或許很高,卻完全不懂面對人生的年青人。

  但願我們能著重培養更多具有抗逆能力;重視個人的責任;能夠與情緒共舞的下一代;為了減少令人婉惜的未婚懷孕、自殺和情殺等悲劇而共同努力,給予我們下一代更適切的教育。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專題】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神學探索】

【牧耕筆談】

【放眼世界】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