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間親子的禍因


2237 期(2007 年 7 月 8 日)
◎ 息息相關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綜援家長阿寶(化名)嘗試自力更生,參加社會福利署新推的欣曉計畫,出外兼職工作,但月入僅多了七百元,與十五歲兒子關係因此疏遠了。另一名參加者阿玲(化名)與女兒關係更變得惡劣,幾乎毫無交談。關注綜援檢討聯盟指,該計畫會損害單親家長與子女關係,促社署停止檢討把兼職工作延長。」

  《蘋果日報》3.7.2007

  孩子欣賞和尊重怎權的父母親?足不出戶,等待月尾就去銀行打簿領綜援的父母?抑或每天胼手胝足、刻苦耐勞、為生活而拚搏的父母?有團體說單親家長外出工作,晚了回家,影響了其跟兒女的關係,這是一個很奇怪的邏輯,大部分媒體只「如實」加以報道,不去追問箇中因由,也不去深入採訪當事人,這是記者的懶惰和失職。

  第一宗個案的事主抱怨說,她每天在飯盒供應商的工場放工回家後已經很疲累,十五歲的兒子也不忍心打擾她,「手頭雖然鬆動少少,但係同個仔嘅關係就疏遠,好似無偈傾咁!」十五歲的男孩子一般很夜睡,有時上網到最少凌晨一兩點,這位男孩不忍心打擾母親,由此看出他很孝順兼對母親很體貼,但由母親下班回家至熄燈睡覺那幾個小時完全「無偈傾」,很難想像會發生在一名「孝順仔」身上,記者應第一時間訪問這位少年人,找出事情的真相。

  第二宗個案的事主在超級市場做兼職,晚上九點多才回家,她說因而跟十四歲大的女兒關係變得惡劣,回家又「無嘢講」,女兒連升讀中四要選科的問題也不跟她商量,令她非常失望和心痛。記者要跟進追問的,是這位女士跟女兒的關係是向來就是如此,抑或她做了兼職少了在家才變差?女兒以前又是否凡事都跟她有商有量?以及當事人每天在超市有許多見聞和經歷,為何又不主動跟女兒分享?

  香港社會貧富十分懸殊,基層市民生活艱難,這是事實,也是刻不容緩須加以正視。只是許多社福機構和政治團體一味的「政治正確」,將一切社會及家庭問題簡化為資源和撥款的問題,例如只要給單親家長多些綜援,就必能改善其家庭生活質素和親子關係,這是一種很幼稚和不負責任的看法。兒女對父母的期望,供其衣食學費乃其次,最重要的是尊嚴和關愛;而不肯去工作,又何來尊嚴?不懂得溝通和交談,又何來表達關愛?社福機構不去鼓勵單親家長有此承擔,其家庭生活質素恐難真正改善。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神學探索】

【牧耕筆談】

【放眼世界】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