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外之音


2222 期(2007 年 3 月 25 日)
◎ 輔導小百科 ◎ 區祥江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輔導的過程是需要進深的,我們不能只停留在一些表面的陳述當中。

  輔導初期,我們會運用同理心,反映受助者的感受和掙扎。但這些反映,只觸及他直接表達的部分。不太快、太直接是必須的,因為大家的關係若未夠穩固就揭示對方的真正問題,受助者會感到不安全,不敢進一步開放自己。

  輔導關係穩固之後,我們若停留在受助者的主觀角度,不嘗試進深探究他的問題,他只會停留在自己扭曲不全的世界中,不能跳出自己的框框。

  所謂弦外之音,是一種高層次的同理心,我們是將受助者隱含,說了一半或暗示的部分,即受助者的真正問題或感受,從桌面下放到桌面上,更充分、深入的探究,便對問題有真確的理解。這樣,才能夠有效地解決問題。

  捕捉受助者的弦外之音,有很多不同的切入點。我們可以將受助者隱藏的部分打開,例如說:「我想我聽到你感受不只是失望而已,可能還有些受傷害和憤怒的感覺。」

  另一個切入點,是在受助者零散的故事中,找到一些重覆出現的主題,將一些看似不關連的事物,串連起來。例如:「我聽到你跟上司相處的問題,跟你與一權威人物相處有關,例如你說過成長中,很怕面對自己的父親一樣。」這樣,我們就將受助者與上司的問題,與他跟父親的情意結連繫起來。

  當我們捕捉到受助者的弦外之音之後,我們給他回應的時候,也不可以直說出來,我們應該用推測的口吻,試探性的表達出來,不可太肯定的表達,讓當事人「有彎轉」。

  例如一位丈夫在家中愛說笑話,但得不到家人的欣賞,他在公司卻大受歡迎,他大惑不解。我們若推測他的家人,真正需要的是一位認真,肯承擔的丈夫和爸爸,而不是一位逗人笑的小丑,我們可以說:你對家人的反應感到奇怪,會不會他們不想你在家裡當笑匠,而想與一個真實的你相處呢?」這些推測性的回應,是找出弦外之音,讓受助者有新的角度看問題。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專題】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情理互動】

【情牽姊妹心】

【神學探索】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