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禍根?


2206 期(2006 年 12 月 3 日)
◎ 黃金歲月 ◎ 昂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堯之子,丹朱不肖;舜之子,亦不肖。」以堯舜的盛世,未能家天下的延衍,竟一代不如一代,難得有人還在常常是想當年,撫今追昔,百感交集的一句老話,「還是從前的好」,怎樣好法?

  如今這個世代,都是進步得出奇的快,特別這九年間,快到可以推翻以前的累代論據,沈思慎想一下,就以香港一隅來說,實在「有悟今是而昨非」,也看到前人所積下來的錯,留下好些個爛攤子,急待現今的青年才俊,義憤填膺的振臂疾呼,來挽狂瀾於既倒。

  本來曾是歌功頌德惠及市民的德政,如今都變成殃民禍港是罪魁。也錯在我們這一代(七、八十歲)、上一代和更上一代。自一八四二年香港成了殖民地開始,被米字旗動下眼睛連心眼也迷糊了,至少都成了大近視。只顧眼前似花實是霧,還向外人自我介紹,這是東方之珠,更大吹大擂香港夜景,舉世知名。

  這彈丸之地漸漸成了福地,人口逐年大增,由二十幾萬到現在七百多萬,這地小人多,唯一的辦法只有填海,由一八八九年(或更早)開始,年年在填。余生也晚,孩童時來港小住,所走過的通衢大道,全是填海得來的,大馬路、電車路,九龍更有一條新填地街,以後的幾條,是後來陸續填增的。

  就是港區海傍,戰後填的一大段,起初是塵土飛揚,後來遍設地攤,各行各業應有盡有,如今叫廣場,從前叫大笪地,成了「平民夜總會」。維園也是一樣,我曾在那裡,吃過炒螺、炒蜆,清楚記得當年沒有人喊過抗議,只在默默地看著一座座高樓大廈,先後的建成,暗地叫好。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每週新書】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太太你好】

【大雀鳥小雀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