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七年後香港基督徒的
「信徒皆祭司」核心觀念與生命的詮釋(二)


2205 期(2006 年 11 月 26 日)
◎ 神學探索 ◎ 李志剛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信徒組織的福音機構增加

  香港基督教機構在五十年代多由西方差會主辦,其中亦有隸屬宗派教會的組織,以教育、社會服務、醫療、出版的組織居多。

  但香港自七十年代以後,香港基督教由信徒組織的機構可謂逐年有增,所開設的機構以關注社會各階層的需要為對象。例如學生、青年、老年、婦女、工人、囚犯、吸毒者、賭徒、露宿者、殘障人士、專業人士、木屋區居民、影視藝人、新移民、菲傭、印傭、泰傭、商人、醫護人員、海關人員、警察人員、稅務人員、音樂從業員、影音專業人員等等均有不同的組織和團契。而這些機構多是由信徒自由組合而成,以至在政府登記註冊為法團,完全不受教會管制,一切費用均由機構籌募。這些不在教會框架的組織,多稱之為福音機構,在組織人事和常年經費不少機構較之教會組織更為龐大。例如青年會、女青年會、突破機構、基督教文藝出版社、香港聖經公會等都是著名基督教機構。

  近年香港教會信徒更產生一些基金會,如以勒基金會、施達基金會、何世明基金會、活道基金會等推廣禱告、文化和傳福音的工作。又以關注社會事務見稱的基督徒學會、明光社等。香港現有基督教福音機構,總計超過三百多所,各自發揮信徒專業的力量,以期達至信徒祭司傳揚耶穌福音最終目的,故有稱福音機構為「翼鋒教會」(Para-church),有助教會推展各界的福音工作。

  香港基督教福音機構是著重生命的教育和生命的見證。尤其著力於基層的福音機構,抱著改造生命的目的,藉著生命福音的傳播,使人在生命感受中改變自己的生命。就香港教會信徒籌畫在電視播放的「星火飛騰」、「恩雨之聲」、「地球深度行」,每次播出的製作,多以信徒個人的生命事例為主,使觀眾經驗上帝的實在,目的亦在生命影響生命。又如由信徒斥資在鬧市樓宇上所賣的福音廣告,有「信耶穌得永生」、「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的聖經字句作為傳福音的廣告。近年更有「生命福音事工協會」,以及各種以生命為名稱的機構成立。可見香港福音機構朝向生命關注的目標,從事各種關懷生命的工作。

  

  信徒事奉層面的提升

  香港教會信徒質素的提升,與香港社會發展有密切的關係。特別香港經濟在七十年代開始起飛的年代,教會中知識分子和中產人士增加,信徒收入增加,教會奉獻相應提升。而信徒投入教會的資源,包括經濟資源、人力資源、靈性資源亦隨著增加。香港教會的進步,與信徒接受神學培訓是有直接關係。其中以下三點最為主要:

  (1)信徒接受神學訓練:香港教會現有的神學院和聖經學校,估計超過有三十間多所。各院校開設的信徒神學課程極為普及。信徒在工餘之暇參加神學課程的訓練,或有攻讀學位、或有選讀文憑課程,信徒靈命得以提升,對於信徒祭司的工作更切合時代化,促進教會的成長。

  (2)進入社會的職場事奉:香港神學院近年有「職場神學」(Theology in the Market)的教導,強調每位信徒皆有祭司職,成聖的工作和傳揚福音的工作,是在於職業的宣揚,發揮現有的職業的機遇,接觸同類工作的人群,以生活作出見證,使人因此在生命上有所得益,進而成為耶穌的門徒。信徒祭司職有期在「俗世成聖」的理念上得以實現。

  (3)專業信徒攻讀神學:以往香港神學生是以一般學生就讀為主。但時至近年有不少專業的教會信徒,以事奉的心志放棄高職厚薪的職位,辭職投入事奉的行列,全心進入神學院攻讀神學,此等神學生有在畢業後進入教會和基督教機構從事牧養工作;但亦有重回原有專業場所從事職場的工作。從這些專業信徒就讀神學所見,顯示基督的大能在不同的環境中,繼續陶造不同的信徒,使教會生命動力得以展現。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專題專訪】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太太你好】

【大雀鳥小雀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