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院新鮮人


2205 期(2006 年 11 月 26 日)
◎ 專題專訪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新鮮人,

  神學院新鮮人,

  從海外來港進修的神學院新鮮人。

  「新鮮人」是指剛入讀學院的新同學。這一群神學院新生,從家鄉遠渡來港讀神學,受造就。從他們蒙召分享中看到,這群新鮮人有著不同的背景,有來自種族衝突不斷的緬甸;民要攻打民的印尼;還有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他們各懷抱負,但目標同樣是:「事奉神,服侍人」。

  究竟,他們在香港的神學院所經歷到的,是否就是他們遠渡而來想要的東西?

  在母雞羽翼下的蔭庇

  Don Aye New(緬甸)  

  母雞和母鴨各有不同的個性。鴨媽媽生下蛋後就不管了,雞媽媽則不單會耐心地看顧自己的蛋,還愛屋及烏,如果雞窩有鴨媽媽生下的蛋,它也會擔起媽媽的責任。

  在這篇分享中,我想向你們介紹一位佤族人的「雞媽媽」。

  佤族人是生活在位於緬甸與中國交界的山區的其中一個少數民族,向來以善於狩獵稱著。政治上,他們受中國共產黨管治;經濟上,罌粟種植是當地的主要收入來源。持續不斷的種族衝突以及與共產黨的抗爭為當地人帶來人命和財物的極大傷亡和損失。很多人因此流離失所,土地荒廢,生活貧苦,孤兒的人數急劇增加。學校被迫停辦,無論福音的傳播,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等方面都受到嚴重的影響,生存成為人們的首要目標。村民的需要引發了宣教士的愛心,他們就像雞媽媽保護的小雞一樣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他們把一些因戰亂而造成的孤兒交給住在城市的克倫家庭撫養,為他們提供教育。這些宣教士對待自己同胞的愛心和承擔,給我帶來深遠的影響,我希望自己也像他們一樣,成為佤族人的雞媽媽。

  我在很小的時候,就離開自己的家鄉寄居在緬甸大城市的一個家庭中,並在那要受教育。我後來搬到緬甸的前首都仰光,曾經與不同信仰、語言、文化背景的人同住。我不是被宣教士,而是被一位老師帶到那裡的,他把我安排住在一個拜佛的家庭。每次搬到新家庭,都造成很多適應上的困難。每當想到自己不能回到父母身邊,就感到非常傷心難過,這也影響了我的學業。我因此埋怨上帝,為甚我不能像其他同學那樣有正常的家庭和學習生活。我經常因為幫做家務而上學遲到。有一天,當我放學回家,精疲力竭地爬上八層樓梯時,我的繼母在家門口站著等我。她手上拿著一條棍子,說要我跟她說實話,不然就不饒我。雖然我跟她說實話,但還是不能讓她滿意,她強迫我說些她愛聽的話。我拒絕,她就打我。我感到很痛苦,不是因為被打,而是我感到很孤獨,這個世界上好像沒有人能認同我。在淚水中我呼叫上帝:上帝啊,你的真理在哪裡?我的生命充滿著悲傷和痛苦。要改變坎坷的人生,我深感唯一的出路就是教育。我克服了很多困難,努力把書讀好。在我預科畢業後,人生的路改變了。上帝呼召我要像雞媽媽照顧小雞一樣服事人。

  當克倫宣教士跟我分享他們在佤族人當中的見證時,他們感動甚至認定我成為佤族人的雞媽媽。我決定到神學院進修,把生命獻給上帝,服事我的同胞。我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因為上帝的呼召。當年呼召的情形還歷歷在目。那是當我在念緬甸神學院時候,認識了一些佤族年輕人,他們和我從前的遭遇一樣,也是為了脫離貧窮而到首都求學。目前,經濟危機為佤族人的生活帶來了嚴重的打擊。雖然幾乎每個佤族人的家庭都願意為兒女提供教育,但是他們很少能做得到。事實上,很多學生受到不人道的對待,有的要被迫挨餓,有的受到身體和精神上的虐待,一些因無法忍受而離家出走,不知所蹤。有的女孩甚至被強姦、遭毒打。有誰願意幫助他們?有誰願意聆聽他們痛苦的心聲?有誰願意把失蹤的人帶回來?他們很需要像雞媽媽一樣的人愛護照顧他們。為此我願意改變自己的生活和事業。

  我不像舊約先知以賽亞那樣回應上帝的呼召時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我的回應有點像耶利米,要求上帝給我指示確定這是出於他的旨意。我相信上帝不是因為我完全或有資格才呼召我,而是因為我對同胞的責任和使命。我要像雞媽媽一樣服事他們身心靈的需要。與佤族人的共事,讓我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當我聽到他們跟我說:「老師我病了」、「我肚子餓」、「我要一雙拖鞋」、「要是有人為我慶祝生日多好」等等這些類似的需求時,我覺得自己對他們來講很重要。他們的需要成為我的責任、使命和異象。我從來不會忘記一次當我在我們的佤族青年中心為一個女孩慶祝生日時,她笑臉上流著的淚水,她就像一只小雞一樣渴望著雞媽媽的關懷。

  上帝使用我超過我所想的。為教育事工以及教會服事了五年後,我被任命為緬甸神學院的教員,我的宣教生涯獲得提升。按學院的規定我必須進修。中文大學崇基神學院是我唯一申請進修神學的地方,目前在這裡的學習和生活,對我是一種新的體驗,顯明了上帝的祝福和事工計畫的實現。

  這裡先進的儀器和設備,使我有時適應上感到困難,與訓練有素的同學們一起上課,我的自信開始動搖,部分原因來自生活上的不適應,但我相信無論怎樣上帝的恩惠和祝福總不離開我。看到香港人為了生活勤奮工作時,我了解到在香港謀生並不容易,然而我卻在這所神學院有學習和生活的機會。學院在經濟方面的支持使我很有安全感,教授的鼓勵和關心使我感到衝勁十足,全體職員對我們這些緬甸學生的照顧和幫助使我們生活得很無憂和舒適。

  雖然我是貧窮和卑微的,但上帝卻在我的生命中成就大事。香港這裡的朋友對我們的愛和關懷,使我有很多美好的經歷和友誼。他們幫助我們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在學生會上犧牲自己的時間為我們翻譯,這些愛和關心讓我感到很開心和滿足。我形容自己在香港崇基神學院的生活就像在上帝的翅膀的蔭庇下一般。在神學院這個大家庭的指導、服侍和奉獻下,我受培育和裝備,並且被建立,為的是成為受上帝託付在緬甸的一位好雞媽媽。

  屬靈家園學習事奉

  鄧金波(馬來西亞)

  

  我是馬來西亞華僑,於一九九一年接受基督作個人救主,在馬新信義會恩典堂(LCMS Grace Congregation)受洗。之後兩年跟隨該教會的主任牧師學習事奉上帝和傳福音的工作。當時最令我留下深刻印象和影響我生命最深的,是到北馬市鎮和鄉村去觀察和幫助當地六間信義宗教會的經歷。我發現當地的教會竟然多年沒有固定的傳道人,教友人數寥寥無幾,教會零落荒涼。經過詢問之後,才知道我們馬新信義會以及其他宗派教會正嚴重地缺乏傳道人。

  看見當地教會的沒落情境以及許多靈魂還未認識耶穌,心中郁然憂傷。主的靈深深的感動我。我知道上帝正在呼召我,要我全然奉獻去事奉祂。經過恩典堂的執事部與馬新信義會總會的推薦和核准,我在一九九三年進入新加坡三一神學院接受神學裝備,學位是道學學士。一九九七年畢業後,在教會事奉了八年。因著上帝的恩典,在這些年來,我獲得了一些牧會的知識和經驗,也看見了更多需要我們教會去關愛的靈魂。我永遠記得主耶穌呼召我時,留在我心中的話:「來跟從我要叫你得人如得魚一樣。」   

  多年來,馬來西亞的教會除了一直缺乏傳道人,我們也面對聖職人員素質欠佳的問題。這也正是導致教會發展停滯不前的主要原因。根據我們的會督:張景洲會督(去年八月剛退休)的意見,我們必須雙管齊下的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呼籲和激勵更多平信徒加入全職事奉上帝的行列;另一方面是設法提升現有傳道人的屬靈與學術素質。感謝上帝,本人則是其中一位獲得會督的推薦,到香港信義宗神學院進修的人選。

  目前,我在信義宗神學院已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我發現,這裡的教授不但學識淵博、教學認真、和睦可親,他們也具備了牧者心懷及牧會經驗。他們瞭解學生的需要,也很有智慧的按照不同學生的程度給予適當的指導和輔助。此外,面對來自許多不同國家的學生,院方也竭力營造一種屬靈家園的氣氛,讓香港學生與海外生有良好的互動和交流機會,並藉此促進彼此之間的關係和歸屬感。能在如此美好環境中學習,我相信許多像我一樣起初害怕自己無法跟得上香港生活步伐的海外生,一定會比較容易適應,並且獲益良多的。我盼望在接下來的日子,能學有所成,並且能把所學的繼續奉獻給教會和社會,使上帝的名得榮耀。

  雙倍的祝福

  受訪者:Grace Yu(新加坡)

  訪問:Daniel

  「為甚麼要開口說話?」這是言語治療師啟發病人學習說話的首要問題,因為要為病人找出說話的動機,才會有學習說話的動力。Grace Yu在新加坡一間醫院裡當言語治療師時,常為病人想這個問題。

  「在醫院裡工作了五年時間,我很近距離地接觸到生離死別和苦離;在這個難免會接觸到悲痛、絕望和沮喪的地方,我發現人的無奈不單是來自身體的疾苦,更重要是心靈上空虛。

  所以你會發覺他們的說話包含著負面的內容,很多時會無意間會流露出咒罵及不憤的語句,不懂得跟別人溝通;在上帝的眼中,我們就好似是有語言障礙一樣。所以我希望不是單單幫助別人回復語言的能力,而是讓我接觸到的人都能夠明白,他們是可以說話用來讚美和見證神的愛。」於是她決定進到神學院接受裝備。

  踏進中國神學研究院修讀神學,Grace對這開始只有幾個月的神學院生活,最大的感覺就是像個大家庭,這裡的學生有「老、中、青」,也有來自不同國家地區、來自不同宗派的教會,有著不同的背景。對於這個「聯合國」大家庭,Grace發覺跟同學們相處交流,在他們身上學習了很多;在國內及海外的學生的分享中,也能了解不同地方的掙扎及難處。她最大的收獲,就是在他們身上感受到「無私」的心。這裡的同學會自發地組織溫習小組、不會吝嗇自己的筆記,更會一同禱告分擔學習及生活上的重擔,這些體驗令她學習到「無私」,領悟到所有都是由神所賜予的,使她很快就融入這個家!

  Grace期望在這幾年的學習中能夠在信仰上成長和突破,重整自己的生命,透過神學的訓練裝備自己,連於基督,而不是單單停留於知識的層面。「初入學時,我亦曾經在『讀書』與『讀聖經』之間掙扎過,我會問自己究竟是在讀書,還是在學習神的話;我慢慢肯定到神學院唸書,目的就是要幫助自己明白聖經,而不單是書中的內容和理論,這跟從讀書時期的學習有很大的分別啊!」當她向神開放自己,就發現神同樣跟她說話。這不再單單是讀書,而是經歷神。

  正因為心態的改變,在神學院的生活是更用「心」,也有更多空間去反思生命。「我記得有一次在翻閱一本教會歷史的課本,在歷史的角度看到教會的發展,看到上帝的恩典.......自己亦感動得不知不覺地掉下眼淚。」原來這些神學課程內的知識,能幫助人體會到神的恩典,是學習謙卑的功課,讓我們與神更接近!

  能夠放下在新加坡所得到穩定的工作和收入,進到神學院接受裝備,Grace覺得這份決心除了是來自上帝的呼召之外,還有不可缺少的就是得到身邊很多人的支持。Grace笑言得到的是「雙倍的祝福」,因為新加坡和香港的教會都同樣支持她讀神學,在代禱和經濟上支持她;家人的體諒和愛心更是不可缺少。「雖然讀神學不是容易的事,有些科目亦是我的「弱項」,但我有信心:神必會為我預備,或許有一天我會帶職宣教,在工作中使更多人能開口稱頌主的名!」

  

  由緬甸來港進修

  Suan Khan Lian(緬甸)

  我的名字叫Suan Khan Lian,是信義宗神學院神學碩士的一年級學生。我來自緬甸,一個景色優美,有著豐富文化和宗教氣息的國家。我是浸信會會友,有四位兄弟和三位姊妹,我的父母在神的恩典下都健在,並每天都會為我和我的學院禱告,這是神賜予的恩典。

  在一九九一年十月的一個午夜,我察覺內心有一種難以解釋的感覺正在驅使我去思想生命的意義,並人死後的何去何從。我就在那夜接受了耶穌為我的救主,承認祂就是基督。之後,我的人生便充滿了喜樂、平安和盼望,我只想單單服事我的主耶穌,於是我決定到神學院學習神的話語。神給予我機會到緬甸神學院學習,先後完成了神學學士和道學碩士課程。自一九九八年,我開始了我的事奉,首先是有七年在仰光的一間教會負責青少年事工,然後是在同樣是位於仰光的泰德基督書院(Tedim Christian College)當講師兼註冊主任,直至我來到香港的信義宗神學院。

  當我在講師的崗位事奉時,我發現自己的神學知識十分有限,我希望可以再進修,尤其是在新約聖經方面,因為那是我教授的科目,同時在緬甸實在十分缺乏這方面的教師。於是我到香港修讀神學碩士的課程,主修新約聖經。我選擇香港的信義宗神學院,原因有三:一、因為學院的普世性神學立場,並且其學生有著多元的文化、宗派和地理背景;二、因為學院在不同的領域上,尤其在新約聖經方面,都有愨著經驗豐富的教授;三、因為這裡有對學生和教授來說都是美好的學院生活。

  我在信義宗神學院感到如在家般親切,這裡的老師和同學都樂意隨時作出幫助。坦白說,我實在不需要甚麼適應,就可以享受學院的校園生活。我在信義宗神學院過著快樂的日子,並且每天都會玩我最喜愛的乒乓球。我希望可以將一切信義宗神學院裡好的東西都帶返緬甸,縱使我不大肯定我可以做到的會有多少。我禱告我可以更深更廣地事奉主,作祂忠心的僕人。

  

我願意

  Colina(馬來西亞)

  因著神的恩典讓我更認識到神的愛是無條件的,因此接受了洗禮,在眾人面前宣告我是屬基督的。受洗過後,由於當時正身在中國並且正處於一九九七年印尼排華事件後,因此在中國有許多從印尼來的華僑。從他們的身上我對苦難有了更深一層的感受,感受到聖經中所預言的國攻打國,民攻打民,遍地充滿饑荒,天災人禍不斷,因此心裡著急,希望自己能到神學院裝備,好使自己有機會走在宣教的最前線。

  二零零二年五月參加了由巴生華人衛理公會青少年團舉辦的宣教營,在其中親身接觸宣教士及體驗宣教士的需要及問題等。雖然體會的不多但卻使我冷卻的心再次的被挑旺,從此將宣教的心意放在禱告中。在宣教營中學習到可以從教會的事奉中找出自己的恩賜,因此開始參與教會的事奉。

  二零零五年在一個佈道訓練會中心,很迫切的感受到要全時間的去服侍神,感覺自己所做的都是在浪費時間。同一年的九月一位在以前與他分享過要去神學院裝備的傳道人,他問我甚麼時候要去讀神學了?我說考慮今年申請明年入學,但是在家人及經濟方面都無法解決。她告訴我神必供應,只管去申請吧。十月他就託人拿了建道神學院的報名表給我,叫我可以申請了。於是在那年的十二月開始申請,在二零零六年四月建道收取了我。

  要來香港讀神學,其中一件最重要的障礙是聽和說廣東話。我幾乎是完全不懂廣東話的,於是在知道自己獲入選後就想學廣東話,我聽粵語版的聖經來使自己對粵語的環境有所適應。選擇來香港的主要因素是自己有心到內地服侍,而主觀的認為在香港接受裝備可以讓我有多一些的資源。

  到香港一個月多,由於都在長洲所以在生活的步伐並沒有很急迫的感受。在神學院的生活基本上還應付得來。由於是外地生,所以大家都很照顧,只是在語言上還要再多一些的學習,以便加強自己在學院的人際關係。當然,由於不同的文化,生活習慣的不同,因此還需要自己在許多方面都有比較開放的心來處理、溝通。現在要學習的是不要將這裡的消費折算回馬來西亞的消費。

  對於未來三年的學院生活期望自己能借著不同的課程更加認識神,並且能在學院找到未來宣教路上的同路人。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專題專訪】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太太你好】

【大雀鳥小雀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