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言論自由有疆界 


2199 期(2006 年 10 月 15 日)
◎ 交流點 ◎ 蔡志森(明光社總幹事)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一名男子因在網上呼籲組織「強姦快閃黨」而被判有罪;有人在網上表示想炸毀某樂園,之後有網友回覆,教導製炸彈的方法;這些網上留言,與較早前電台節目調查聽眾最想非禮的女藝人如出一轍,正好反映扭曲的網上文化漸漸成為「常態」。好幾年前當ICQ開始流行,很多人(甚至有高官)公開表示,玩ICQ最大的樂趣是可以毫無顧忌地偽裝成任何年齡、性別、國籍和身分,虛構任何故事,說得天花亂墜,既可發揮創意,又可以借機表達一些平時不敢公開表達的感受和想法,大家不用對網上的留言太過認真。於是中年阿叔可以扮少女和其他俊男談情說愛,但對象其實可能是另一名中年阿叔。

  此外,大家不時都會收到一些求救的電郵,尋找極罕有的血型和骨髓,救助生命懸於一線,遠在海外的小童,令大家經常十分頭痛是否應將一個可能是惡作劇的電郵再傳開去,又擔心今次會不會是真的,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受到嚴重衝擊。還有就是You Tube網上自製短片的流行,大家可以將拍得的影像上網,甚至有人認為我們已經到了人人可以當記者、當導演、製作傳媒的年代。問題是有規模的機構尚且視傳媒操守如無物,這些個人製作更是真真假假難以分辨,因為要將圖片移花接木相信對不少中學生來說都毫不困難。我們好像到了一個人人皆可表達,言論極為自由的年代,但我們卻面對人人皆可能弄虛作假,而又不以說謊為恥的年代。

  言論自由是現代社會十分重要的基石,但言論自由必須有一些合理的法律和道德規範,才能真正保障社會上各個成員免受不必要的傷害,因此,當傳媒不能自律的時候,我們應加強一些罰則,以防一些無良的老闆和編輯肆意賣弄色情和侵犯私隱。當社會風氣視弄虛作假為正常,我們實在有需要加強倫理和道德方面的教育,將「講道德」視為老套,甚至加以嘲諷,最終受害的還是我們的下一代。

  是時候大家多點討論使用互聯網的倫理道德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交流點】

【未圓語絲】

【太太你好】

【天國透視鏡】

【大雀鳥小雀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