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有感


2174 期(2006 年 4 月 23 日)
◎ 文林 ◎ 嚴鳳山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在貧窮人中間事奉,為扶貧訂下路線和計畫,有時並不容易,特別是在國際團隊中工作。各人來自江湖四海,文化背景和神學思想也有異同,各有各看法。

  根據二零零六年三月份《今日基督教》報道,韓國團隊偏向心靈感動,所謂即興,來作事工決定。西方隊工較注重按章辦事,但也不能一概而論,我們中間的一些西方同工,也有想到就要做的類型,走其感性路線。在這種多元文化環境下工作,便須要有更多溝通,以致達成共識。要在扶貧工作上找到答案,其中一門路,可參考一些經驗人士的看法。

  Rebert Linthicum羅氏認為唯獨城市中的窮人,要有自發性和和承擔責任感,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Only the poor of the city can assume responsibility for solving their own predicaments.”窮人們知道甚麼的方法才是可行之徑,這近乎中國人所說的諺語:天助自助者。羅氏以前是在世界宣明會內工作,體會鼓勵窮人自力更新才是良策,一面倒的金錢幫助會製造長期倚賴的陋習。

  在針對倚賴的問題上,筆者在印度德里的隊工,也邀請村內的信徒,集體思量作扶貧決定。天災如海嘯地震,各人多願意有份參與。在個別案件上,便視乎是否真的有需要。

  在這工場,外國基督徒若要對窮人施援手,不能草草急章了事。君不見此國報刊曾多次批評外國基督徒用金錢,利誘無助貧窮的印度教徒來叛教嗎?也狠狠批評外國團體支援孤兒院和戒毒所的背後動機。數年前,有一短宣隊帶來大批舊衣物和玩具,我們便將物品轉送給村內的窮人。那陣子,便有流言四散,誰參加我太太所領的婦女查經斑,便有美金相贈。對我來說,真是天方夜譚,無中生有。因這事情,我們體會到作外國人的限制。

  此外,愛心憐憫有時候也會被人誤用。有一日,一村民到我的同工家有要事懇求,他說他的妻子因腦瘤,需即時開刀動手術,要求立時金錢上的幫助。這村民一家有時也出席我們的聚會,那同工對她也有認識;可幸同工家中沒有現金,便打發他先回家中等候。經四出集合資源,帶印幣,他專人來到這村民家中,才知道這家庭內,沒有一人生瘤。那村民特別誣造傷心的故事,用來騙取金錢作賭博之用。

  自此以後,我們各同工在投入扶貧事工前,對相連事工利弊作出分析,對有需要個別事情,查根問底,以防騙徒利用。同工們並不是富戶,差會亦沒有大量助貧資金。所以,每次有人求助,便帶禱告和警覺的心來處理。雖然在扶貧上會遇上不同的攔阻,對完全無助的貧窮人,絕不能變成鐵石心腸和帶視而不見的態度。

  在希伯來文中,有九種不同句子來 形容貧窮人,合共出現超過三百多次。顯示上帝對貧窮人極度關注憐憫,作為神的工人,若不參與扶貧,怎能對羊作榜樣?作為主內肢體,怎能見證手足相顧?惠敦大學教授(Helene Slessarev)海倫妮提醒我們扶貧是集體行動,人人有責來重建主所愛的城市。放肆

  對完全無助貧窮人,不要單對眾人說:平平安安的回去,而沒有禱告、思量和行動,不要忘記這句話:施比受更為有福。同時間,也要與其他肢體,集體處理創啟性行動,預防貪多無厭,長期倚賴或流言的事情發生。這樣來說,身在窮困地,扶貧難,不扶貧更難。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太太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