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頭有理


2163 期(2006 年 2 月 5 日)
◎ 文林 ◎ 嚴鳳山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身為宣教士的我,經常穿梭於中、印、美三種文化,有時候,也需要用一些時間,來重新調校。對不同的人,用適當的語言文化來交談。在印度的日子長久了,說話時候,頭部會不經意地搖動.....

  在玩具店內,看見一批洋姓娃,頭部與身體之間有一多重旋轉綱線連接成一起。當拿起這些玩具,向其手部一擦,娃娃臉兒便會向左搖,向右搖。(Wobbly head)搖頭說話起來。剎那間,使我想起真人版搖頭的印度人。印度人不需要吃搖頭丸,日常生活中,常常能自然地搖頭來表達不同的訊息。

  對善於關係的中國人來說,搖頭拒絕別人的請求,這是並不容易的事情。搖頭普遍是傳遞著一個不好的訊號,老闆若是經常搖頭,可能是一聲無奈嘆息,生意不佳;也許是家庭慘變,正在怨天尤人。亦可描述是一位鐵石心腸的人,口中常對工人說,不可加薪;對顧客說,不能減價。但有時候,搖頭也有光明面,搖頭表明是不會同流合污,不作傷天害人的事。若在公眾集會,有人大力搖頭,也許他們是示威分子,堅決反對不合理的法例。簡單來說,華人搖頭便是說「不」時。

  搖頭雖是全球的共同身體語言,各地卻有不同的注解。印度人搖頭,若沒有用話語表明心聲。一般都是一種友善的行動。記起早期我在新德里校院內授課時,每當我講到眉飛色舞時,學生們都會集體搖頭。當我問學生們是否明白授課內容時,大部分學生們都搖頭示意,我還以為是自己的教學模式不太適合這裡的學習文化。後來查問之下,搖頭是示意著學生們正在留心上堂聽課,並聽得津津有味。

  此外,搖頭亦是一種中性指示,可以解釋是「對」或「不對」。假如答案是「不」,在德里,印語Nahee(不,不)就同時從口中表達。單單是頭部有韻律地左搖右擺,很多時是表示(沒有問題,我贊成你)。有些遊容不知箇中奧妙,便會產生煩惱。

  在德里的康樂大道,常有很多流動小販,手上拿著貨物向遊客拋售,一些遊客很禮貌地帶著微笑搖頭回應,一些新入行的德里小販便會表錯情,收錯訊息,死纏難打地跟著你走一段路,等待著你付數。

  不單在印度,同樣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和斯里蘭卡等南亞地區,搖著頭說話,似是一種禮貌。像是另一種語言文化。對美國人來說,定睛望著你說話就像印人的搖頭對話,就像我內子的親人,每次談話,都用綠色的眼睛望著對方來說話,特別是我的外母。我這東方女婿還在學習用親切的眼神,目不轉睛地來回應,並不能「偷偷看,偷偷望」地來談話。

  身為宣教士的我,經常穿梭於中、印、美三種文化,有時候,也需要用一些時間,來重新調校。對不同的人,用適當的語言文化來交談。在印度的日子長久了,說話時候,頭部會不經意地搖動。這年是我的述職年,我常常提醒自己,在華人教會講台上證道,頭部不宜亂動。但人在江湖,頭不由已。若你見我搖頭說神愛你,請不要疑惑!

(作者為南亞地區宣教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雲彩見證】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太太你好】

【大雀鳥小雀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