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養專業化的潮流及影響


2136 期(2005 年 7 月 31 日)
◎ 專題專訪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伴隨時代不斷演進,各式各樣的理論和學說透過不同的渠道從四方八面湧現,在一個鼓吹增值和成本效益的社會,無論公營或私營;大規模或小機構;商務的、教育的,以致教會,一窩蜂的追隨仿效,彷彿不用上一點兒「現代專業化」的模式,就要被淘汰出局。事實上願意在其位謀其政,已是專業的基礎。每個理論學說在不同的環境下,可能會得出不同結果;處於不同的人中,也可能成就異樣的果效。執於潮流的追隨者,是否有想過萬事萬物有成功,亦都會有失敗,後果是否這個團體可以承擔得起。又或者在推行的過程中,隨之而生的變異才是最適合這個體的需要!誰能預計?

  今期專題探討牧養專業化的潮流及影響,教會在專業的事工上使用不同恩賜的弟兄姊妹來負責,對整體的牧養模式會引起甚麼影響?或者如上述所言,我們不要執於成與敗,才能在推行中成就本體的真正需求。就如陳國平牧師和陳幼莉副教授的訪問中所說,各門專業都有助牧養事工,然而推行起來宜循序漸進,讓體能消化吸收;倘若消化不良,教會也需要有臨崖勒馬的勇氣。在專業與事奉的層面上,也需要不斷反思,究竟是誰在領誰?目標定位在專業上,抑或在上帝的國和義上?這一點專業輔導員黃麗彰寫出親身的經驗作為讀者的參考。教會體育事工幹事黃石歸的分享,給我們一個重要的訊息:無論牧養在專業,抑或專業在牧養,教會整體的配合才能造就事工發展的空間。最後,禮賢會龐建新牧師強調,教會發展的目的是興旺福音,無論潮流湧退,只要牧養事工穩健,目標正確,教會才能生根成長。

骨幹事工穩健支橕整體發展 ●龐建新

  中華基督教禮賢會香港區會(「禮賢」一辭是歐洲德國「萊茵」河的另一音譯,存濃厚本土氣息),是德國萊茵基督教區於一八四七年間,遠道東來,在珠江三角洲一帶傳道的果子之一。然而經歷整個世紀戰亂所影響,迄今,本區會已成為碩果謹存的中華基督教禮賢會了,無論如何,教會像芥菜種籽一樣,不論由誰去灌溉,叫他發芽生長、茁壯成長的,仍是天父上帝。

  蒙主的恩眷與保守,歷代先賢的守望與盡忠,禮賢會香港區會發展至今,共有所謂「大、中、小型」堂會共十八所。然而因時代思潮之變異、教會範式之創新,本會現已有長執倡議,深入研究是否有聘請兼職專責傳道同工的需要,以配合教會未來之趨勢與發展,特別是那幾所已經由小再變為大型的堂會。本人在此不便就這論題發表意見,惟對教會(一般的堂會)如何回應潮流的挑戰抵受多元化的衝擊,則願進一言。

  香港教會雖多,但如本會的堂會類型組合一般,大部分都是中、小型的堂會,資源比較短缺,人手短缺,不甚充裕;設若堂會能得聘請一、兩傳道全職傳道同工,已是極為理想。在此情況下,堂會應採取甚麼策略,才能使教會避重就輕,循序漸進,而有所增長,至終達至「大型」教會!

  打從七十年代中,本區會已呼籲各堂會應以真道固本培元,這是百變不離本的!因此,本會同工每月皆用一天的時間,共同研習真道,彼此分享領受,又一同禱告代求,以致傳道牧者皆能從容站穩講壇,按時分糧。誠然,教會各類事工要因應自身情況而定下周詳計畫,但以上帝的真道去培育會眾,俾能面對世界,是最基本的,也是不能忽略的。

  其次堂會要每年揀出骨幹聚焦事奉,切忌好高騖遠。堂會要發展的事工,種類繁多。堂會在人力、物力、恩賜上頗為有限的時候,就需把事工定出先後次序、揀出重點集中力量,做好一切。

  能聚焦骨幹事工,量力而為,整個堂會就能支橕起來,然後,在未來的年日,跟骨幹、生根建造,漸漸增長。

  最後,堂會應輔以關顧、鞏固信眾,要達致這地步,簡單說來,可分成三方面:

  (一)剛才道及,教會得聘一、兩位全職傳道人,已是難能可貴,因此傳道牧者要珍惜一切,單一事奉,肯付代價,主動關顧四方。到了時間,牧者自然能夠與眾得享成果,承受事奉之樂。

  (二)長執導師要善用時間更要配合牧者、傳道,長執委身,於所領受崗位上;如有需要,長老更要謙虛地扶助牧者,盡心事奉、興旺福音。

  (三)會眾也要努力學習,積極地投入事奉、關顧新來朋友,使教會成為一個充滿真理、愛心、喜樂的大家庭,吸引別人來歸主。

  求主憐憫,求主幫助,靠主恩,教會能不斷有所突破、更新、成長。誠心所願。

  (作者為中華基督教禮賢會香港區前區牧)


牧養、專業~是教會整體事工的配合 ●黃石歸

  體育事工,一個並不新穎的事工, 但此事工在香港一直仍未至普及化,甚至亦未被廣泛認同,所以在教會推行體育事工,亦有相當難度。為此更要讓教會明白體育事工真正意義及目標,並要摒除舊有的觀念。

  要發展體育事工並不困難,其實透過體育運動此媒體,最容易及最快吸引一大青少年回來,還可以透過不同運動接觸不同體。最緊要善用各方面配合,並要令教會明白整體事工的方向或目標,因為體育運動是最有效接觸非信徒的工具,成為一個有異象的事工。透過運動成為接觸點後,建立友誼關係,從中分享信仰得,利用友誼式的佈道,讓未信的隊員認識信仰,引領他們進入教會。所以當中要有屬靈質素之隊員參與為隊長或組長。而這些隊長或組長亦要不斷栽培及鼓勵,建立他們使命動力。

  與此同時,多謝教會給予我發展此事工,並給予很多自由空間,現在事工上由寥寥可數之人數,至現在不斷增長,所以最重要的是要栽培成長,這才達至質與量增長。另外,最困難就是場地安排,因為現今香港愈來愈少合適的場地,所以亦形成發展最大的阻力。

  但感謝主安排,在這段時間有一個很好場地借給教會(葛亮洪師範學院舊址),讓我們可以配合發展,但很可惜場地將要被政府收回,我們要再找尋合宜的場地。

  (作者為循道衛理九龍堂體育事工幹事)


訪問陳國平牧師:活用專業知識於牧會中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恩友堂主任牧師陳國平牧師,本身是一位臨床心理學家,他認為教牧若活用本身的專業知識於講道及牧會之上,可使信徒得更豐富的造就和應用。

  陳國平牧師認為專業人士參與牧會工作,主要緣於北美教會發展的影響。「七十年代不少在海外攻讀神學的教牧回港開辦神學院及參與服事,八十年代中期繼續有北美留學的教牧回港參與,九七前後有更多擁有在北美牧會經驗的教牧回港,他們將北美教會的經驗帶到本地堂會,並吸引不少本地專業人士加入教會,漸漸這批教牧與擔任堂會長執的專業人士,嘗試把專業知識活用到堂會的管理及發展之上,情況與北美教會的發展有點相似。」陳牧師又補充,於九十年代不少專業人士信徒提早退休,他們於退休後積極參與堂會事奉,並運用他們的專業知識協助堂會的各項事工,這批專業人士信徒可說是推動牧養專業化的主要動力。

  問到牧養專業化的好處與不足,陳國平牧師認為好處是可以提高堂會的行政水平及運作效率,若配合得當,更能深化牧養的素質。「以輔導學為例,以往教牧跟進信徒的喪事時,一般較著重禮儀上的安排,若教牧有輔導學的專業知識,便能夠適切地安慰家屬及作出進一步的關顧工作。」陳牧師亦會運用輔導學的專業知識於講道及處理教會的各項工作。「聖經中有不少部分與我們日常生活有關,我講道時便可以活用輔導學的知識來詮釋及應用經文,例如大衛的家庭悲劇的成因;約瑟的成長經過如何影響他處理與兄長的恩怨。而舉辦夫婦營或處理夫婦問題,有輔導學方面的專業知識,亦可使這些事工有更佳的果效。」

  陳國平牧師認為,現時本地堂會較需要的專業人才包括聖樂敬拜、輔導關懷、行政、影音、小組,若堂會以服事社區居民為主,服事的同工若有社區服務或市場推廣的專業知識,對堂會推動在社區的事工亦有一定的幫助。陳牧師指出現時北美堂會在牧養專業化上的發展已頗成熟,「甚至堂會有專業的戲劇人才,藉其專業知識協助講台信息傳遞方面的工作。」

  最後陳牧師補充,堂會在推動牧養專業化的同時,要注意到專業知識與真理、關愛上的平衡,「例如行政上若只重效率和成本,容易忽略了教會是一個關愛及信心的體,若只重效率而忽略同工及會友的感受,或只重成本而忽略堂會的異象、只重感受而忽略真理及聖樂生活,均可能會使牧養的素質帶來反效果。」陳牧師亦鼓勵牧者發掘同工的恩賜,再由堂會資助同工進修,這樣便能深化及適切地培育人才來推行牧養專業化,「我們堂會也有一位同工將赴美國修讀城市宣教課程,以配合堂會服事社區的路線。」


國事奉的路 ●黃麗彰

  起初從事輔導工作,是源於一位大學老師的賞識;當年少不更事,連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真正喜好,心想既然有長輩主動提攜,何不讓自己一試?怎料踏足這個專業,轉瞬是二十年的光景。自己從來沒有想過可以透過輔導專業來事奉上主,當初讀輔導只是基於好奇,覺得這門學問既有趣,又可以助人,十分享受;於是愈來愈投入,換言之,從事輔導行業是基於一個自我實現的理由。

  後來我決志信主,在輔導工作中加添了一些信仰元素,所謂信仰元素,無非是覺得輔導是幫助人的行業,上帝也喜歡我們幫助別人,自己慶幸做了一個上帝都悅納的行業,多捧!於是我為自己的工作加添了一份意義感,更加覺得自己沒有選擇錯誤,在投入工作之餘,又有一份由意義帶來的動力。

  及後機緣巧合,自己來到教會事奉,起初覺得輔導既然是個有意義的助人行業,應該與我們的信仰配合得天衣無縫;但當我愈是深入了解輔導的學問,我愈來愈覺得原來輔導背後是倡議一套人觀,一套怎樣看人的善與惡,一套教人怎樣發展人生方向的人觀。這時候,我內心開始疑慮,因為我從來沒有反省這些底層思想,多年來,我一直都相信輔導倡議的人觀和底層價值,但到了這個階段,我內心不住面對這些思想上的衝擊。及後有機會前往英國進修,在那慢慢反省,知道真的要從信仰角度反思各種輔導理論的底層人觀,否則我真正的信仰是輔導而非基督。換言之一方面我需要肯定輔導專業對信徒生命的貢獻,另一方面我也要在價值層面上不住從信仰角度反思這種理論底層的取向。

  隨社會變得愈來愈複雜,在教會的事奉崗位上實在需要各種專業技能的協助,但盲目地把各種技能應用在教會而沒有積極的反思,反倒讓各種專業底層的價值觀凌駕在信仰之上,例如某些商業管理手法,有時把成效的價值更超於人的價值,實在令人擔心;故此在運用各種專業技能的同時,真的需要進行積極的信仰反思;我們實在需要不住反問自己在各樣的追求上,上帝的國和義是否我們定晴的方向?

  (作者為柴灣浸信會社會服務處督導主任)


訪問陳幼莉副教授:堂會推動牧養專業化步伐宜循序漸進

  

  堂會在推動牧養專業化時,很多時遇到的問題是牧者與會友在推動的方向及步伐上意見分歧,導致專業化計畫停滯不前甚至流產。中國神學研究院副教授陳幼莉本身是輔導學專家,在堂會亦有多年事奉經驗,她認為牧養團隊應先了解堂會本身的特質,而推動步伐亦宜慢不宜急,讓會眾有適應的空間。

  陳幼莉女士指出,專業化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專業精神在很多時候都是值得欣賞的,例如沙士期間香港醫護人員捨己救人的表現,便獲得廣泛的肯定及稱許。不過社會上對專業的看法,未必能全套照搬到堂會的牧養中。例如專業行政管理講求成果、量化與評估,要引入堂會管理,便應當以事奉心態和在基督教價值觀基礎上推行,才能有所發揮。

  推動牧養專業化前,牧養團隊需先了解堂會的情況。陳幼莉女士指出,牧者一方面要清楚知道堂會的需要,同時亦要了解堂會本身的長處,「堂會有沒有足夠人才推行相關計畫?堂會本身的資源可應付多少個計畫或改革。這都是牧者及事奉人員事前需要詳細考慮的。」故此她強調牧者對會眾的認識亦很重要,若牧者清楚會友在不同範疇上的長處,動員時便會事半功倍了。「牧者的角色一如家庭醫生,平時負責教會整體的牧養,增強信徒的屬靈抵抗力,當有需要的時候,便動員專業醫生(其他擁有專業知識的會友)去作出支援。」陳女士在事奉的堂會,正是擔任專業醫生的角色,「當牧者要處理家庭或感情問題,我有時亦會以會友身分作出支援,以我在輔導學上的專業知識輔助牧者,或轉介專業醫生作跟進的輔導工作。」她認為若牧者能整合會友在各方面的恩賜,及了解堂會的需要,便較能準確地定出適切的專業化方向。

  推動的步伐,亦往往引起堂會內不同的意見,陳幼莉女士表示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所有計畫都想同時推行,二是所有計畫都不想參與及推行。牧者在推動改革前,需要和堂會領袖充分協商,定出步驟逐步推行,「進行改革必定會有許多磨擦甚至非難,牧者需要以忍耐及謙卑去帶領,此外,亦要有胸襟聽取意見,按步就班地推行。」她強調急進和跟風都是推動牧養專業化的大忌,「急進會使會友缺乏空間和時間去適應轉變,而當代牧養的潮流層出不窮,若盲目跟風只會使堂會失去牧養的方向。」此外,當發現推行的方向有偏差,或堂會的需要有改變,牧者亦要有勇氣去放下,而非為意氣執意行事。

  陳幼莉女士認為現時專業化多少也被人們神化了,從牧養角度看,專業知識只是以諸般智慧將人帶到上帝面前,知識是成全聖徒,而非互相挑剔批判的工具。她表示不斷吸收新知識,並思考怎樣運用在牧養中,亦是當代牧者和會友需要終身學習的課題,從而使教會得到更多適切的變革及發展。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專題專訪】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