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重生命


2134 期(2005 年 7 月 17 日)
◎ 教會之聲 ◎ 梁銘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每年的七月份,是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特定的敬老月,鼓勵各會員堂舉辦「敬老主日」,除了介紹聯會老人事工外,也藉此有敬老訊息,以為教育。俾收敬老、愛老、護老之效。

  每當談及敬老,使人即時聯想到的,就是慈惠工作。教會以外,更是如此。年中一些街坊機構,派發「平安米」,令人不忍卒睹,頗有「虐老」的感覺。九曲十轉的隊伍,群老展列,毫無尊嚴可言。有機構安排不善的,往往引致混亂受傷。

  曾親耳聽聞某受害者之女兒吐苦,其母親在混亂中慘被踩斷肋骨,送院留醫中,未聞該機構有代表探望慰問。頓時有一陣問天的衝動,這究竟是「敬老」還是耍猴子的「耍老」啊!

  不過,多數的坊眾機構,也真的對耆老愛護有加,提供服務、關顧、娛情節目等,每多溫馨感人,此亦見人間有情。

  還憶德蘭修女,在陋室中對貧病者的呵護備至,即或藥石無靈,卻可以使被遺棄的「人」,帶著人的尊嚴離世。這是對生命的敬重、對生命的擁抱,是何等的美、何等的善。

  敬老不單是把耆老看為「弱」群。體弱、力弱、心弱、財弱,而扶之、助之、憐之。也是一種生命的教育。

  特別是在商業性的大都市,講求價值、功率、平衡、競爭等等,會如何看耆老的位置呢?

  據明報新聞網資料,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發言:「本港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有八十萬人,即每八人中就有一位長者,估計到二零三零年,每四名港人中,便有一位長者。」云云。

  據長者服務總主任吳家雯說:「整體社會的政策和設施,需由過往一直以年輕人為主導,作出調整及適應。更值得關注的是,長者年歲又不斷在上升,以香港的低稅率,是否足以面對三十年後的長者高峰,實令人憂慮。」云云。

  龐大經費的負擔,會否使有生產力的納稅人望而生畏,引至覺得耆老是社會上的負擔與累贅呢?既不敢公開宣之於口,便成為潛藏意識中,對耆老的抗拒,更遑論敬老了。

  故此,政府方面除了對耆老關顧的政策之外,也應施行敬老教育,成為市民的普及文化,也是從兒童時期開始培植的生活文化,使敬老成為一種「流行」的自然情操,而不只是拘泥於形式及責任。

  其實教會在推行敬老教育上,比一般坊間應該較為容易,我們所持守的聖經中,無論在字句上、精神上,都不乏敬老的教導。

  生命是神所賜的,人人都應當尊重,假若我們可以從一草一木、一花一葉去欣賞生命的奧妙,就更會留意耆老身上,在歲歲月月中,在風風雨雨中,神親手為生命刻畫的痕跡,怎不贏得我們肅然起敬呢。

  即使他們仍未信主,即使他們以前無甚貢獻,但對生命的敬重,是不附帶條件的。也因著愛的動力,有善牧心腸,才有善工可言,猶勝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矣。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每週新書】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

【讀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