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從夏令會說起


2131 期(2005 年 6 月 26 日)
◎ 文林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不少人本來閒懶不結果子的,後來變成滿有神生命的見證者,他們的人生轉捩點多發生在年輕時的夏令會


夏令會的展望:人人參與、繼續有營!  劉穎

  教會每年夏天都舉辦各式各樣的夏令會,包括有生活營、福音營、讀經營、退修營、成長營、家庭營、歷奇營等,各形各色,各施各法、各自精采。

  筆者曾經協助很多教會籌辦夏令會,眼見有些教會舉辦的營會,水靜鵝飛,貼錢都沒有捧場客;有些教會的營會,卻要晨早「撲飛」有錢都未必有位。

  原因不在乎夏令會的費用或日期長短,乃在乎夏令會是否目標導向、以人為本、以客為尊、成長為要。

  筆者經常採用企業顧問專家Dnna Prestwood和Paul Schumann建議的「4E」原則 ( Ennobling,Enabling,Empowering,Encouraging ),協助教會領袖同工運用這「E 4精神」,發揮實際果效,令夏令營辦得有聲有色。

Ennobling 尊貴身分:

  尊貴身分就是以人為本,讓青少年營友不做顧客,要做主人家,及早邀請青少年一起策畫設計、落手執行。同工、導師和青少年人要在夏令會前三至四個月,一起祈禱分享,共同建造這次夏令會的異象、目標、特色,能夠參與其中更是一分挑戰和光榮。激發每個參與事奉的青少年人都有主動性和創造力,以尊貴的身分參與這個崇高的目標。

Enabling 令人得力

  令人得力就是要提供完成工作所需的訓練。為了促進各人對夏令會的投入氣氛,鼓勵人人事奉,可以設立不同的事奉組別,宣傳、敬拜、舞蹈、音響、招待、場務、保安、佈置、陪談等,務求每位參加者,按恩賜才幹找到合適的事奉崗位。

  每一事奉組別都有專人為組員提供訓練,安排實習,並有導師負責督導,使每人都有一分歸屬感和責任感。

Empowering 賦予權力

  賦予權力就是要讓事奉者能充分自由發揮,在其工作範圍上共同擁有「所有權」(Ownership),充滿能力感地執行任務。有合宜的授權和資源,足夠的信任和安全,積極主動在他們負責的工作範疇內,可以自主地和創意地去完成任務。

Encouraging 給予鼓勵

  給予鼓勵就是讓事奉者感到被接納、欣賞、肯定、讚賞,為事奉者沿途加油打氣,提升事奉心志和幹勁。在營會中,同工經常公開讚賞各事奉者,例如:「今日場務組的服事和佈置,令新朋友feel到好親切」,「敬拜隊好用心去帶領,令各人都被觸動」。這些公開的讚賞,對事奉者有很大鼓舞作用,在愛中彼此建立造就。 夏令會是一項集體製作Production,需要人人參與Participation,及早作好準備 Preparation,一起全力獻奉 Presentation,這就是最佳的宣傳 Promotion。夏令會將是青少年每年期待的Big Day大日子。

(作者為青心培訓總監)


改革夏令會的基本策略  葉松茂

  小弟對夏令會這一個課題並沒有深入研究,本來不想寫這篇文章。週報的編輯卻動之以情,說很多教會的夏令會,愈做愈低沈,希望我談一下改革的策略。我自己就是在二十多年前在教會夏令會,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信主,在情在理,只好硬著頭皮談一談。夏令會的作用大不如前,一方面是青少年的選擇多了,一個大學生或中學生,一個暑假有三、四個營會,絕不算多。從前開福音營或培靈營,青少年因為想入營,蜂擁而至,現在卻反過來,需要教會千方百計,半推半就,才勉強入營。而成年因為家庭及工作的關係,更難入營。怎樣去改革夏令會才有生機,有出路呢?我沒有靈丹妙藥,只是在撰寫《101間香港教會經驗分析》時,走訪了一百三十間教會,間中聽聞一些改革夏令會的出路,拿三個來與大家分享:

一、以包「Camp」帶少年人回到教會

  為甚麼要攪夏令會呢?不少教會從前主要是傳福音給少年人。但今時今日,搞一個精彩的營會,可以吸引少年人的,要十分專業的水平,教會做起來,吃力不討好,而且一個精彩的營會後,少年人又失蹤了,沒有回來聚會,解決辦法?讓「搞」營會的所有責任,交給專業人士好了。教會只集中全力做好一件事,派出五至十個導師在營中帶組,藉此建立關係,再大力邀請少年人回到教會團契(當然這些導師不能只入營,也必須是少年團的長期導師)。宣道園就提供這種給十至十二歲少年人的「包Camp」。很多時是小學或中學的教育營。全級同學參與,而經費大部分由教署支付。循道衛理聯合教會觀塘堂每年派出十多二十個導師參與不同學校的「包Camp」,每個暑假總能帶領二十至五十個少年人回教會。

二、輕輕鬆鬆一起玩的生活營

  從前的營會是「填鴨」式佈道或培靈的機會,一早七時起床靈修,早上有三、四小時聚會,晚上又有三、四小時聚會或分組,下午又有二小時工作坊,全日只有二小時「自由時間」,基本上十分辛苦。一些教會完全改變概念,不再視夏令營為密集聚會的機會,只視為建立或深化關係的機會。最有效的是營會之前已經有其他方法,讓青少年與教會導師、組長或弟兄姊妹認識,甚至已經返過兩個月至半年教會活動,營會就是深化這些關係,使其真正成為教會這群體一部分,堅定留在晚會,讓我舉四個這樣的例子:

  1. 啟發課程就是先有十三次聚會(加小組分享),最後才有營會。
  2. 大型(五十至一百人)的青少年夏令會,主要深化剛來者之關係,三日兩夜早上十時至十一時才聚會(好容許青少年晚上與導師玩夜一點),午間全部自由時間,晚間只有二小時聚會(連小組),輕輕鬆鬆,大量時間一起玩。
  3. 小組的「營會」更簡單,原來十至十五人的小組,趁營會邀請未穩定聚會的組長及新朋友回來,在離島租一間可住二十至二十五人的渡假屋,一起進去,三日兩夜,近乎全程自由時間(在沙灘玩、在屋內玩,一起煮飯、燒烤),只留下一個晚上用二小時音樂及分享個人見證,一個早上用一小時一起敬拜。
  4. 一些青少年小組,索性去野營,全程一起生活,共同克服野營的一切困難。經過共同奮鬥,關係特別密切。

三、「高檔」為成人而設的營會

  要成人—特別是兩夫婦一起去傳統的營地,即使是已經“upgraded“,有渡假屋模式的營地,其實是要求他們大大降低生活標準,他們自己去渡假,最起碼也住三星酒店。要弟兄姊妹,甚至是慕道者,在三十歲後仍然真正「享受」一個營會,考慮大公司搞「退修營」的地方例如黃金海岸酒店、梅窩銀礦灣酒店、或大學之高質素宿舍,聚會則用酒店活動室(function Room)或大學課室。教會似乎擔心形象或負擔問題,不大敢用這些檔次的安排。我聽聞有些檔次營會用免費加奉獻形式搞起來,即入營費用全免,但最後自由奉獻。用來贊助明年的經費(這做法當然要有「有心人」奉獻第一年的經費)。

(作者為香港教會策略顧問)


復興從夏令會開始  鄭崇楷

   「五十年代初,香港某教會在離島舉行夏令會。講完前三天聚會的講員,在碼頭遇見負責後三天的我,對我說:這夏令會講道很難,會眾聽道不專心,只愛吃喝玩樂。很奇怪,到我講道的時候,發覺會眾被主耶穌十字架深深激勵,為自己的罪痛哭,立志離開罪,過討神喜悅的聖潔生活,讀好聖經,認識並傳揚基督,學而後知服務。為甚麼會眾跟前三天分別那麼大?一查之下,原來三位從廣州來的少年信徒,每天天未亮同心為夏令會禱告。神把大陸四十年代屬靈復興的火帶來香港。五十、六十年代香港,聖靈大大在各夏令會作工,許多青少年本來靈性低沈的,在夏令會清楚得救,遇見了主耶穌,立志一生跟隨主。這些人此後成為華人教會的中堅分子。」胡恩德先生(1907-2005)曾向我述說香港教會這麼多年蒙福的緣起。

   我很蒙福,常有機會與屬神的人零距離相交,聆聽神的作為。很多時候,是通過營會的。營會就是連續幾天離開世俗與同路人追求屬主。多年前一次營會,聽薛玉光叔叔說故事:「我是馬來西亞華人,四十年代初到廣東,唸大學教育系,當時日本侵華,許多學生畢業後投軍救國,甚至不等畢業便放下書本拿起槍來的,他們為了同胞的肉體生命急不及待,那快滅亡者的靈魂呢?到處呼救聲,我怎可充耳不聞呢?就這樣我和未婚妻把自己奉獻給主。」不少人本來閒懶不結果子的,後來變成滿有神生命的見證者,他們的人生轉捩點多發生在年輕時的夏令會。許多同心奉獻的信徒夫妻,活在四十至七十年代戰亂窮困的歲月,卻為神家培養了很多敬虔後代。

  「香港浸信會少年團聯會各少年團,自從一九五一年夏令會復興的靈火開始 INCLUDEPICTURE “http://appledaily.atnext.com/new_hkfont/16px/black/FBF3.gif MERGEFORMATINET 起直到今日,團友們體驗到詩歌在屬靈方面的功用,實在佔極重要的地位。它,是言語之外的言語;是受造之物對造物主傳達心聲的工具;是蒙恩者感激的流露;是得勝者凱旋的呼聲;尤其是當團友們落在誤會、毀謗、攻擊和試煉的日子中,它給予各人的啟發、安慰與鼓勵 INCLUDEPICTURE “http://appledaily.atnext.com/new_hkfont/16px/black/FBF3.gif MERGEFORMATINET 實不少。因此,少年團聯會......編印了這本角聲。」這是一九六一年陳約翰牧師在「角聲」詩集寫的序言。角聲最前的詩歌是「奉獻我身心為主」,聽五十年代蒙恩的前輩說,這是當年團契的「流行曲」。歌詞如下:1.奉獻我身心為主作工作,聽從主命令,得我主喜悅。甘願背苦架,跟隨我救主,我一生一世是為主而活。2.慈悲主耶穌受死作中保,使我免罪孽,復與神和好。感激主大愛,願聽主呼召,奉獻我一切來隨主引導。(副歌)基督耶穌我救主,我心奉獻給你,因你在十字架上,為贖我罪釘死,我要你作我救主,來住在我心裡,我一生一世到永遠,要忠心服事你。

   一九六六年我開始踏著前人蒙福的腳印,翌年第一次參加夏令會。那幾年的夏令會,般含道(後稱般福堂)、九龍城、新圍村(後稱平安福音堂)和筲箕灣等四間福音堂合辦。有些肢體為了參加夏令會辭了工作、放棄工資。我認識了很多同路人,見面時便開始在主裡面彼此信任維護。天路客愈走愈蒙福,為福音放下自我,出錢出力,卻常經歷生活有力,行路有光,作工得息,試煉得恩勗,危難有賴,無限的體諒,不死的愛。

   夏令會,改善我與神的關係,改善我與人的關係,特別是與同路人的關係。我們需要追求屬主的營會,我們需要復興。

(作者為西灣平安福音堂長老)


蒙福的時空  劉國偉

  能夠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中退下來,找到一片退修的空間,其實是生活中的上好福氣。

  在學生時代,我是教會夏令退修會的常客,整個中學階段,都沒有缺席過。生命中好些階段性的信仰體會,及一些重要的抉擇,都在其中發生。大學時期,參與大學團契舉辦的夏令營、冬令營,還有專上學生福音團契舉辦的營會,除了是退修的時光,也往往是深入反思福音含義,尋索實踐信仰使命的時機。對於信仰的深化、生命視野的擴闊,都得著不少益處。

  踏入成人階段以後,生活擔子愈來愈重,在多重的角色和身分交織下的生活,實在很難動輒騰空一個星期,或者四日三夜來參加營會。筆者在商界工作的日子,也有過類似的困難,然而,即使不能在某個年度參加任何有組織的營會,我仍然守著一條底線,會為自己開闢兩日一夜的小型退修。近年在教會參與青成肢體的培育事工,就再次肯定營會事工對人到中年的弟兄姊妹的好處。

  從來營會事工都是有效建造生命的渠道。筆者深信對不同的人生階段,營會都可以是一個有效的方式,讓人經歷心靈的洗滌、神的臨在、並信仰的深化。一個好的營會不在乎日程表是否填滿大小講道、專題、小組查經,而是在於整個流程能否建立生命相遇的空間,讓人與自己、與神相遇,按營會的目標,也可能要建造人與人相遇的時空。

  筆者作為一名福音機構同工,能有機會參加本地及境外不同性質及類型的營會,常深感蒙福,也深深感謝。

  (作者為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總幹事)


夏令會—一個老套的名字  鍾健楷


  「夏令會」在現今的青年事工上,彷彿是一個老套的名字,或許多年以後,潮流興復古,「夏令會」會重現它昔日的光輝。

  「夏令會」對於我們那一代人,實在是一個親切的名字,因為許多信徒在「夏令會」信主,在「夏令會」奉獻,在「夏令會」重燃愛主之心,在生活上奉獻給主為主而活。

  我是在「夏令會」決志獻身事奉,那奉獻的一刻,至今還是歷歷在目,不能磨滅。回顧今天事主多年,也是藉那一刻的異象和感動,來維繫著事奉的心志。

  那時的「夏令會」營會,就是那麼平淡,沒有刺激的歷奇遊戲,啟發性思維的活動,樣樣都貼近時代的氣息。換來的只有刻板的查經、頗長的晚堂聚會、導師的約談,以及晚上的分享祈禱時間。

  但,就在這平凡的「夏令會」中,我奉獻了,我走上了奉獻之路。那天晚上,當我唱著那本被認為過時的《青年聖歌》「將你最好的獻與主」時,講員在呼召獻身傳道,聖靈的感動在內心的工作。不期然,也不猶疑地站起來,走到講台前流著眼淚,仍唱著這首歌,決心奉獻給主為主使用。

  更奇妙的事,在一切奉獻的環節都完了,站在講台附的奉獻者,各人的眼目互相交投。我竟然發現弟弟也站在奉獻者的人群當中,他也奉獻了。

  數十年前,「夏令會」改變了我的一生,改變了我們的家庭,一家四兄弟,竟有三位在夏令會決志獻身傳道,如今我們三兄弟仍堅守崗位,在不同事奉地點,擔任牧職工作,繼續栽培鼓勵信徒獻身事奉,這是我們的責任。這正如《直奔標竿》作者華里克牧師的父親對他說:「總要救一些人,總要救一些人。」

  「夏令會」營會並不老套,上帝仍要繼續使用不同形式的聚會,不過若我們抱著「老套」沒有好東西,只有新奇剌激才能吸引人。我想這可能是一些偏見吧了!

(作者為中華基督教禮賢會香港區會區牧)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雲彩見證】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