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工周期


2123 期(2005 年 5 月 1 日)
◎ 羊圈守望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羊圈主人,您好!

  為了促使團友間彼此關心,所以有人建議製作團訊。起初,只報道團友的動向及一些需要代禱的事情。後來,有人在其中分享見證,一時間團訊的內容熱鬧起來,由每週派發的半頁A4紙逐漸變成每月定期出版的小冊子。才數十團友,見證分享後,熱情又歸平淡,負責團訊的弟兄卻整日緊張兮兮,邀稿、追稿,成為人見人怕的角色。事情發展至此,我有兩個問題:1.團訊是為團友的需要而設,還是為出版而出版?2.團訊篇幅為何沒有彈性可言,有事分享就加一頁,無事之時就回歸自然出半版紙,這不是更合乎經濟又環保嗎? 讀者  文筠 上

  

  文筠,

  世上很少事物是沒有周期起伏的,人的心靈狀態也是如此。即使是熱愛閱讀聖經,我們對不同經卷的喜愛,也會隨著境遇或感受而轉變。所以,堂會各種事工依隨形勢有所興替,這也是很自然的發展,本應不是一項疑難。

  正如團友相處,大概你們已經有一段日子未有見證分享之類安排了,於是一個人的啟動,便輕易迅速引發起其他人共鳴,成就了一串見證分享的熱潮。然而見證分享只是團契生活的表現之一。這項熱潮過後,團友又會將相處焦點轉移到其他表現方式。我們不能斷言,只因見證分享趨於平淡,就等於團契生活走下坡。

  負責教會相關事工的弟兄姊妹,正如你們團刊的負責人,積極為自己的工作著緊,原本是一件美事。因為這表現了他們的責任心,認真的事奉態度。我們不是要將最好的獻給主嗎!

  此外,人性有很多自己也不一定自覺的限制。例如,原來有不少團友想望有分享見證機會,只是團契未有刻意安排,又很少人會主動提出要求。於是這項想望就被淹沒了,直至有人勇闖第一步,就引爆出眾人的分享見證意欲。所以人也會在「合宜的摧逼」下,才將被動或未知的潛能引發出來。

  從正面的事奉心態,和引發潛意這兩方面看來;團刊負責人的心思和表現都是值得欣賞的。當然他也許忽略了「事工周期」的因素,但是,每一位事奉者不都是在一個學習的歷程中嗎!

  團契以至堂會,時常都要全面檢視群體的概況,作合宜的調適,好好經歷並發揚主恩。

  

  主僕 區伯平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

【讀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