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日全蝕


2118 期(2005 年 3 月 27 日)
◎ 息息相關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十來二十歲,應該是人生的黃金時間,活力無限,求知慾強,有目標,有志向。然而在香港社會的暗角,卻有一班青年人,足不出戶,不願上學,沒有工作,躲在家裡無所事事......似乎沒有甚麼事情能引起他們的興趣。這群青年人漸漸變成『隱蔽青年』,失去生活的動力、前進的目標。」

  《都市日報》18.3.2005

  青年人本該像初升的旭日,光芒萬象,充滿爆炸性的熱力,甚麼也阻擋不了,甚至受其溶化。只是這年代除了有所謂亟待支援的「雙失青年」,更冒現了一批長時間隱匿在家、拒絕與外界接觸的「隱蔽青年」。最早在日本,近來此風吹到香港,據某社會服務中心的調查顯示。平均香港每間中學有二至十名不肯上學的蘟蔽青年。負責此調查的社工說:「這恐怕只是冰山一角,因為有更多青少年早在中一已輟學,又沒有工作,到底當中有多少人從此躲在家中,這個數字現階段很難統計。」

  尤其值得深思的,是絕大部分的隱蔽青年皆男性。所謂「男兒志在四方」,原來男孩子總是喜歡外出,即使沒事可做也不願獃在家裡做「裙腳仔」,但時下卻有愈來愈多的年輕男子寧願長期躲在家中,或上網打遊戲機,或終日睡覺,總之就是不願外出,原因實在令人費解。

  大好青年遊手好閒,足不出戶,就好像大清早出現日蝕奇景,初升的太陽變成一個黑球,明明是天朗氣清、晨光耀眼的早上,倏忽變成天昏地暗的日暮。遊人掃興失望之餘,必定好奇的追問,為甚麼月球偏偏在這時候橫亙在太陽和地球之間?究竟是甚麼原因叫太陽變臉?又是甚麼原因叫雄赳赳的青年變得一臉矇晦。那一臉不可告人的無奈和荒涼沈鬱的自閉,就是生命的日全蝕。

  坊間青年組織和社福機構,只懂從政策及資源的角度看這問題。董建華在任時就卸責於他,算到他那白髮斑斑的頭上。其實香港青年從「雙失」到「隱蔽」,社會沒欠他們太多,董班子也沒欠他們太多。青年人生命日全蝕的始作俑者,不一定是特區社會和政府,而是因為他們從小已失去靈魂。沒有靈魂的生命就只剩下空洞無內容的軀殼,也許有一點八米的美好身段,但因為不肯學習和缺乏鬥心,好好的生命就給蒸發掉。如果他們晚上看「大長今」而有所反思,學一點大長今堅毅不屈的精神,未嘗不是一個自我突破的契機。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專題專訪】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