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下載,心靈超載


1999 期(2002 年 12 月 15 日)

◎ 心靈照相機 ◎ 吳思源


  「近幾年掀起的下載流行曲作手機鈴聲熱潮,原來涉及可觀的版權利益。海關年初接獲音樂出版人協會(MPA)的投訴後,日前首次放蛇,搗破旺角先達廣場內收費替客人下載手機鈴聲的十五間店舖,以涉嫌出售盜版物品罪名拘捕廿一人。」

  《明報》7.12.2002

  隨著差不多人手一部手機,加上手機的功能日趨先進,走向多媒體及彩色屏幕趨勢,香港人看來又多了一個新寵兒和新玩意。繼下載電話歌曲鈴聲,現又流行下載彩色圖像,例如有流動網絡供應商推出下載台灣漫畫家「幾米」及本港漫畫家「阿蟲」的漫畫,甚至明星歌手的彩照,以至機主本人或其男女朋友的玉照等。總之在香港人羊羣效應「下得唔好屜」的風氣帶動下,正掀起一陣龍捲風式的「下載熱潮」,席捲所有的大、中學、寫字樓,以至家家戶戶。

  現時不論在地鐵車廂,東鐵中廂,以至大巴小巴及升降機內,只要有一個或以上香港市民在你身邊,都可以隨時聽到不同歌曲調子的手機鈴聲突然響起。其實以香港人講手機的儀態,手機的鈴聲最適宜是「午夜凶鈴」式的尖叫聲,這才可襯托出其講手電之豪情,達致天衣無縫、牡丹綠葉的效果。但竟又有人下載了「聖母頌」、「馬勒G大調第四交響曲」等作其手機鈴聲,想像在往沙田馬場的火車上聽到有人接聽此鈴聲的手機後大談買了那隻馬,在那一刻你由衷地明白鮮花插在牛糞上的道理。

  香港人對手機趨之若騖,視之為心頭好,一日廿四小時把它掛在身邊,隨時隨地講話交談,原本已經蔚為奇觀,現再加上下載熱潮,把林林總總的歌曲漫畫照片下載到手機去,結果不單是「日講夜講」,更加是「日聽夜聽」、「日看夜看」了。香港人對手機的倚賴,可謂登𡶶造極。

  手機下載,導致心靈的超載。原本簡簡單單的通話媒介,竟反客為主的主導了香港人的生活,香港人的心靈負荷量又增加了不知多少,皆因我們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