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偈破解(三)~心如「塵鏡」台


1999 期(2002 年 12 月 15 日)
◎ 神學縱橫 ◎ 李志剛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神秀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兩句偈詩,從表面去分析,「身」和「心」似是兩種不同的指述,「身」是一種有形物體;「心」是一種無形的意念。但在偈詩文學處理所見,「身」和「心」是一種互文,意思是相同的。此即「身」「心」亦即個人存在的本體。推而言之,個人就是菩提樹,個人就如明鏡台,從個人的內心境界就可以覺悟佛性,而成為佛;從個人的內心境界就可像明鏡一般,照透萬事。這完全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思想,由個人的心境就可以進入佛境,從人心而知天心。

  耶穌在「真葡萄樹」的教導上(約十五1~8)清楚的說「我是真葡萄樹,我父栽培的人。......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耶穌本體的存在,是不能離開天父上帝的關係;作為枝子的門徒之所以存在,同樣不能離開葡萄樹耶穌的關係。換言之,每一個門徒都是不能單獨存在,必需與耶穌與天父相連才可以存在。否則人若不常在耶穌基督裡面,「就像枝子丟在外面枯乾,人拾起來扔在火裡燒了。」葡萄樹枝不是單獨存在的個體,而是要常連結在葡萄樹上的一分子。葡萄樹枝和葡萄樹完全是一種生命的關係。由於耶穌是天父所栽種的葡萄樹,信徒靠著耶穌,就能與天父相連,這是一種人神的關係。誠如耶穌說:「正如你父在我裡面,我在你裡面,使他們也在我們裡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來。你所賜給我的榮耀我已賜給他們,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約十七21~22)。因此信徒與耶穌和天父上帝是有生命相連的關係,信徒個人並非主體,此因離開了耶穌,信徒就不能作甚麼。

  耶穌亦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十四6)從耶穌的話語中,我們信仰上帝的人,認識到現存的生命是有過去的來處,更有未來的去處。深知上帝是生命的本體,一切生命都是由祂創造,我們的生命是源自於上帝,藉著耶穌我們的生命可以返回到上帝那裡去,所以我們生命的存在並不以「我」為中心;更非以「我」為本體,離了耶穌,我們不能與賜生命之源的上帝相連。我們自然消失在永恆生命之中。

  神秀所說「心如明鏡台」的心,應是真實無妄本體的心,亦即成佛的主體。這個心有如「明鏡台」,對事物人生照得通透,看出人生善惡的真相更知生死的去向。按神秀所言,人心就是佛心,在每一個人心內都有佛性。神秀強調心為萬法之主,即「立萬法者,主乎心矣」。又說「心者,萬法是根本也。一切諸法,唯心而生」。但可惜生這個能生萬法之心,同樣生出了「忘心」,與「真心」有所抵觸,要除「妄心」,就要「淨心」,人要「淨心」就要「時時勤拂拭,勿使有塵埃」。而有些偈語寫為「時時勤拂拭,必使惹塵埃」。無論是「有塵埃」或是「惹塵埃」,這都反映人心現有的情況,所以每一個人的內心不可能是「明鏡台」,而是一座「塵鏡台」。若是人心是一座「明鏡台」,那就不需時時去勤拂拭了,因為是一座「塵鏡台」,那就要時時勤拂拭。「明鏡台」祗不過「原人」、「原善」、「原心」,是人生要去尋求的佛(理想人)而已。

  倘若說到鏡裡之「有塵」或「惹塵」,在基督教信仰說來,即人心有的罪,「有塵」就原罪,是遺傳原有的罪;「惹塵」亦即人的「本罪」,是自犯的罪,無論惹人的罪抑或被人惹的罪,就是人的本罪。無論是原罪、本罪都是有罪。因為人人有原罪和本罪,都是有塵的鏡台或是惹塵的鏡台,即如聖保羅所說「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羅三)

  神秀之追求「明鏡台」,要是除去鏡台自有的塵和惹回來的塵,惟一的功夫就是抹塵,並且要時時的勤抹,不斷的抹,才可以免惹塵埃。聖保羅對心的工夫體會了許多,誠如他們:「我也知道,在我裡頭,就是在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故此我願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願意的善,我倒去作。若我去作的,就不是我作的,乃是住在我裡頭的罪作的。......我真是苦阿,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感謝上帝,靠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脫離了。」(羅七18~25)可見我們之「有塵」、「惹塵」不是藉著自己的能力去勤拂拭,乃是靠著主耶穌的能力才可以去塵,得成「明鏡台」。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餘暉集】

【夢想的萌芽】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事件簿】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