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終追遠~一個基督徒的演譯


1992 期(2002 年 10 月 27 日)
◎ 文林 ◎ 李景雄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慎終追遠」的訓誨對中國人慎重處理 先人壽終的意念深遠的影響。我家並非有特別濃厚的儒家教養背景,但基本的孝道肯定是有的,有三代基督徒的背景,到了為父親送終,我們還是一切以基督教信仰為依歸。

  父親李元燦先生去世已有一年了,追想他因重病住院以至為他治喪、舉行安息禮拜,這整個過程,百 感交集,而始終有主恩在引領,以致這段日子加添了濃厚的宗教意義,刻骨銘心,容我在這裡與主內的弟兄姊妹們分享。

醫療服務

  去年九、十月間父親因患了「老人病」的各種併發症進出醫院多次。最後一次他在半昏迷狀態中,那間醫院|黃竹坑醫院|是一間老人綜合服務醫院,醫療水平罕有的高。院內的醫生、護士、其他治療人員、院牧都非常盡責,而各人和病者家屬有充分的溝通與合作。香港有這樣優質綜合性 老人醫療服務,而不為病者及其家屬帶來沈重的經濟負擔,此實為香港市民之福。

  家人方面,各人全力以赴給這位病危的老人家悉心照顧及精神支持。八弟特別緊張父親的情況,他安排每日每小時有家人在身旁陪伴。老父其實未到不省人事的地步,他有時可睜開眼睛和點頭示意,甚至流淚。他已經不能說話,但他的聽覺仍未全失,我們可用插入耳朵的擴聲機跟他說話、祈禱、唱他早年教兒女們的歌謠。

  父親已達九十六歲高齡,事業有成,兒孫滿堂,而且都已信主,雖然最後的日子有病痛,但已一生無憾,享得永生,無庸置疑。記得有一次|他那時尚清醒|我與他的繼女和牧師女婿,為他祈禱。他先哭著說:有兩個牧師和一位「牧師婆」陣容夠大,我們一起拉著他的手祈禱,他顯然深受感動 。

  十月二十三日早上四時,醫院打電話來,說父親病情惡化,我立刻趕去醫院,到步時他已經氣絕了。我們在病床前跪下祈禱,心感一陣酸痛,可是心裡安寧,相信天父已經釋放了父親身體上的苦楚,接他到天家去了。妹妹離開醫院之時情緒比較激動 ,當她流著淚時,我安慰她說我們有上帝的愛連繫著我們,包括先我們而去的父親。一向負責與醫院交接事務的八弟答應簽署各樣證件及辦理各項手續。當日我要在信義宗神學院授課,我以為當下要做的事已有交代,覺得我還是去上課吧!

  到了授課之時,接到姊姊的電話,她說她心裡很難過,我自己也支持不住,學生們勸我不要教下去,其中一位還親自駕車送我回家。其實這正是我自己和家人需要別人安撫的時刻,但我知道牧師們都很忙,不想勞煩任何人,還是自己「頂硬上」吧!不錯,牧導喪家很重要,可是需要很多時間呢!

辦理喪事

  心裡安定下來之後,猛然意識到百事有待處理。以長男的身分,我召集了一個小型的家庭會議。一連串問題擺在面前。

  是不是把喪事當作家人親友「圍內」的事就夠呢?四弟在商界交遊廣闊,惟恐許多人把喪事看為「做人情」(送大花牌厚付帛金)。然而若有友好有真情表示,難道不讓他們知道消息嗎?兄弟之間為了這些問題費了不少心思。交託哪一間殯儀館辦理?選擇甚麼價格的棺木?怎樣可以在儀式上做到得體而不太世俗化?我們也曾為這問題傷透腦筋。怎樣處理帛金?這問題倒是最易解決:將全部所得捐贈給黃竹坑醫院作老人服務之用。

  火化抑或土葬?最初以為火化最經濟和最為乾淨俐落。但有人反對,認為火化不合人情。墳地是早有的,因為先母的墓地是一個雙穴位。其中一個穴位是「壽基」,但壽基的證件不存,而如何移用剩下的穴位有技術上的問題。後來與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協調才得到完滿解決,辛苦了墓園部的職員!

  喪事的大方向都定好了,心情可以安定下來了,有各教會的同工、教友和學生們前來慰問,甚至自動 請纓看可有甚麼要幫忙,實令我振奮不已。

  安息禮拜的前一晚在殯儀館「守夜」,蒞臨的朋友、同事是有誠意的,有甚麼哀傷都被摯情昇華了。有幾位是多年來未見面的世交,他們說一定要來與李老先生∕李伯伯道別,家人重晤他們,同感友誼的可貴。

安息禮拜

  八兄弟姊妹偕配偶及部分兒女回到各人受洗的聖馬利亞堂,這也是繼母與父親行婚禮的教堂。這次送別父親返天家,在嚴肅而安靜的氣氛中,有溫暖的感受。

  禮儀快將開始了,八弟準備了一盒錄音帶,首先播出一段由意大利歌劇作曲家馬士康尼(Mascagni)作的「間奏曲」,音樂柔和而哀愁,那是父親最愛聽的,隨之是嶺南的校歌(他是嶺南小學、中學、大學的忠心校友),最後是兩首聖詩,其中一首是「耶穌之友」。

  黃竹坑醫院的副院長、父親的主診醫生、護士長、院牧都來參加安息禮拜。他們醫治有病的父親盡責有加,現在又親自向他道別,他們已經做到超過職分以外,不能不叫我家對他們感激不盡。

  有幾位是父親生前數十年如一日的晨運老友,他們說:「以後都不能在山頂與老李一同行山了,這次前來送他最後一程。」我答謝他們之後,說:「我相信父親以後走的路不會孤單的,凡是信主的可與他在心靈上相通,而有一天我們也會跟他遨遊天國啊!」

  有一位未信主的親戚第一次參與教會的安息禮拜,她事後悄悄地說:「從來沒有參加過一個喪禮是沒有死人氣息的。」我說:「我們相信有永生這回事,所以教會的安息禮拜應該有永活的生命的氣息。」

  「慎終追遠」。無論我們是傳統的中國人或是基督徒,慎重處理終極大事乃是天公天道。追遠﹣追思與先人長遠的淵源,我們信主的,更思念前頭的路程,指向永生。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聯會活動快訊】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餘暉集】

【夢想的萌芽】

【資訊年代】

【萬里遊蹤】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事件簿】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