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主日~教會與環保意識


1971 期(2002 年 6 月 2 日)
◎ 教會之聲 ◎ 吳庭亮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主啊!我神,我每逢舉目觀看,你手所造,一切奇妙大功;你的大能,遍滿了宇宙中。」

  一首很熟識的詩歌,把造物主的創造、奇妙和恩典,簡潔地描繪出來。然而,人類的愚昧和自我中心,破壞和污染了上帝所創造的自然環境,甚至損害我們和後代的健康。根據聯合國環境總署二零零零年的報告(GEO2000 Report):工業污染、沒有規劃的都市發展和建設,破壞生態環境,全球四分一哺乳類動物物種和十分一鳥類物種,正面臨絕種的威脅;人類使用殺蟲劑導致每年三百五十萬至五百萬人中毒,有毒化學品導致嬰兒畸形及致癌。

  聖經中「五餅二魚」的故事,相信很多基督徒都不會陌生。對筆者而言,這件神蹟其中一點啟發,是耶穌吩咐門徒把剩下的零碎拾起來,「免得有蹧蹋的」(約六12下)。結果裝滿十二個籃子,按當時約有五千人計算,平均每人產生的零碎可能不足 二十克(約三張信紙的重量)。從這件事看到,我們的神雖然富足,卻絕不浪費一點一滴。相反,從環保署的資料來看(Monitoring of Solid Waste in Hong Kong 1998 ),香港人每年把三百四十萬噸都市廢物送往堆填區棄置,其中超過一半是可以回收再用的物料。

  過去十年,香港市民的環保意識提高了,但日常生活中仍未有保護環境的具體行動。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一項在一九九八年進行的「公眾對環保態度意見調查」顯示,近九成被訪者認為膠袋廢物問題「非常嚴重」或「嚴重」,但香港人依然濫用膠袋,每年產生十億個膠袋垃圾。近年報紙使用膠袋包裝,更是「舉世無雙」,濫用資源,可見一班。過去一年,政府大力宣傳和推動廢物回收,在千多個屋苑設置三色回收箱,覆蓋全港七成住戶。然而,從減少廢物委員會二零零二年年報的數字:每日只回收三百四十二噸物料,相對於這些住戶每日產生的五千噸廢料來說,回收量差強人意,仍極待努力改善。

  我們的無知,亦破壞了我們的環境,甚至為鄰近地區的人帶來環境災難。以香港人吃髮菜為例,每發掘一兩髮菜,便要耙鬆相等於八個足球場般大小的草地,嚴重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導致荒漠化的現象。中國大陸四分一土地正面臨荒漠化的威脅,很多農村受到禍害,農民的生計亦受影響。另外,香港輸入大量熱帶雨林木材製造的傢具和紙張,間接鼓勵砍伐樹木,導致水土流失,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這些破壞環境做成的不公義情況,難道是神所願意看見的嗎?

  除了耶穌身體力行的例子外,聖經中也有一些平衡環保和滿足我們需要的教導。申命記教導我們「總要放母,只可取雛,這樣你就可以享福,日子得以長久。」(申廿二7)。這個簡單的原則,指出我們不應殺雞取卵,引伸開來,我們應發展可再生的能源(如太陽能、風能),代替終會用罄和排放污染的化石燃料;植林的速度應快於砍伐樹木的速度;污染的速度應低於大自然淨化的能力,這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創造主把大地交付給我們看管,我們可有盡上好管家的職責呢?抑或我們只求無度的消費和一己的方便,沒有愛惜大自然和濫用神所賜的資源呢?作為忠心的管家,我們可以有甚麼具體的行動呢?簡單而言,我們可以多欣賞大自然的和諧、多關心環境問題所帶來的禍害、多認識保護環境的方法、多支持環境保育的工作。日常生活中的小小行動,諸如買報紙不要膠袋、停車熄匙、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定期維修保養電器、減少使用有毒化學品、重用舊信封、使用再造紙和省電的電器、回收物料等等,都可以保護環境。

  願我們都能如詩歌所唱:「我靈歌唱,讚美救主我神,你真偉大,你真偉大。」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雲彩見證】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宣教千里】

【牧養心聲】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