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怎麼辦?


1947 期(2001 年 12 月 16 日)
◎ 教會之聲 ◎ 李金漢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極其嚴峻的挑戰

  亞洲金融危機、九一一事件、以及全球經濟衰退陰影,嚴重打擊香港經濟。愈來愈多香港人受到失業和經濟不景的困擾。中國入世,是中國多年的冀盼,香港人現時的反應卻是憂喜參半。

  香港現時最大的危機,不是經濟危機,而是信心危機。香港不乏財富,銀行資金充裕,然而一般人看不見投資出路,看不見經濟前景。許多商業機構為求自保,只顧裁員減薪,希望企業能夠度過時艱。然而香港需要更積極的做法。

因勢利導的考驗

  香港現在最需要做的有兩件事:第一,要認清全球發展大勢,肯定香港定位。第二,要為現時及可能出現的經濟逆境,想出對策。讓香港人有足夠心理準備,在生活上有正確取向,發揮同舟共濟精神。

  第一件事是基本的、長遠的,要先肯定。全球經濟不住向全球一體化方向運轉,亞洲的重要性日漸加增。中國經濟不斷壯大,又和全球經濟體糸結合,成為舉世矚目的新興經濟力量。香港位處亞洲中心,又是中國器重的特區。香港人有全球視野,熟悉中國情況,又有創業精神。因此,香港人在中國內地和世界其他地方互動中,可以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發揮全方位內聯外引的貢獻。

  現時愈來愈多美國公司明白中國國情,愈來愈多美國人能講普通話。同時,愈來愈多中國企業理解先進國家情況,愈來愈多內地人能講英語。然而水漲船高,香港人在語言、知識、操守、視野方面,也不住進步。在三方混在一體的企業活動中,香港人可以為自己和別人開拓出許多空間。香港人要做到的,是要比內地人更快更好地達到世界級的企業管理水平和識見;同時,比外國人更快更好地掌握中國社會經濟轉動脈膊。

  要達到這個地步,不只是知識和觀念的提昇。香港人要習慣常常在中國各地、亞洲各地、以致世界各地走動。因為工作緣故,全家有可能要搬到不同地方。這種生活方式,對生活、婚姻和家庭,都有一定衝擊。在這種情況下,仍然能夠生活健康、婚姻愉快、家庭和諧,香港人才算通過考驗。

逆境中守望相助

  基本的、長遠的方向,固然要肯定。緊逼的、立時的打擊,也要處理。香港要處理的第二件事,是要為現時及可能出現的經濟逆境,讓香港人有足夠心理準備,在生活上有正確取向,發揮同舟共濟的精神。

  自給自足的經濟社會沒有失業,市場經濟運作下才會有失業。全社會因應市場經濟,生產力得以大幅不住提高。因此,失業是全社會要共同承擔的責任。面對失業,個人、企業、以及政府,都有不可取代的工作要做。個人要為經濟作小心計算,在生活上調節,務求早作收支平衡安排。由於自己突然有大量自由時間,可以好好安靜,看清人生意義,學習感到重要的知識和技能。每個人學習成為自己的僱主,將自己的時間投資在重要的事上。如果準備充足,機會一到,便可大展抱負。

  企業切忌輕率裁員。如果在這時候和員工一同想出合理安排,共度時艱,不單能幫助員工及其家人「保住飯碗」,幫助企業保住優質隊伍,也叫同事彼此關係緊密,溫暖人心。即使在無計可施,必須裁員的情況下,彼此仍然要坦誠,企業仍然要給予法定補償,又為員工盡力構思其他出路。人間有情,在艱難時候看得最是真切。

  政府在這時刻責任最重。政府必須為社會大眾講解實際情況,提議可行出路,以及率先投資在一些極有可能提昇整體經濟的發展計畫上。香港政府現時大力推動及投資旅遊業,並針對內地旅客安排種種特別措施,是一個正確的方向。

教會可以作出的貢獻

  教會是天父放在人間的燈台,是人間的希望。以上所講的兩件事,教會都可以有不能取代的貢獻。

  經濟全球化及中國與世界經濟接軌,香港人的生活、婚姻和家庭,會面對種種壓力和試探。教會可以幫助信徒有扎實的工作及家庭的聖經基礎,建立家庭支援網絡,培植社區意識。信徒可以首先得著祝福。因著生命影響生命,信徒也可以成為其他人的祝福,成為他人的學效榜樣。

  面對失業和經濟不景,教會可以有聖經教導,更可以安排輔導和互相支援小組。同時,可以考慮在較多家庭需要援手的社區開設福音堂,提供託兒、補習等實質支援,服事教會中較易被忽略的群體。教會這樣做,是跟隨耶穌的腳蹤行,也是對香港社會,作出雪中送炭的貢獻。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細說心語】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非凡聖誕】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