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時亞洲形勢 放眼華人教會方向」


1918 期(2001 年 5 月 27 日)
◎ 教會之聲 ◎ 蘇成溢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二○○一年的亞洲主日,定於本主日,即聖靈降臨節前一主日。今年亞洲主日的主題是「締造和平文化,克服亞洲暴力」。明顯地,這主題正反映了今時今日亞洲各國的社會狀況,和各地人民生活的處境。

  提到亞洲,相信不少人的感覺和印象是:生活貧窮、政治動盪、社會落後。不但如此,大家亦會從新聞報道中,聽到在亞洲的大部分地區裡,暴力、衝突和鬥爭,正一浪接一浪地發生。例如持續多年在斯里蘭卡的種族衝突、印巴邊界喀什米爾的經年內戰、印尼各省自一九九八年起烽煙四起的種族暴亂、到今仍處緊張對立的朝鮮半島局勢,和形勢險峻的海峽兩岸關係等。難怪今天仍然有那麼多亞洲人,千方百計的要遠走他方,為的是尋找一處為他們理想的「安樂窩」。

  生活在香港的人,我們沒有戰爭的威脅,也少有社會的動盪;因此,很自然地覺得亞洲各國的問題,和他們的生活掙扎,實在距離自己很遠。難怪當前亞洲人和亞洲教會最迫切關心的暴力問題,對大多數香港人來說,似乎只有坐下來談談的興趣,卻沒有需要全力推動的感動。

  然而,今日的香港教會必須撫心自問,香港真的沒有暴力問題嗎?我們能否很自豪地說,香港是一個和平城市的典範?香港的教會是否都能盡力地在所處的社區裡,發揮鹽的功效,去調和社會?

  暴力,其實是源於自我中心。在暴力的世界裡,只有自己是最重要,沒有別人的地位。對那運用暴力至極端程度的人來說,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除滅他人。

  和平,乃搭建自相互關係中。若要締造和平,人必須把自己看小一點,卻尊重別人多一點。事實上,那些抱有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精神的人,會更有動力去參與締造和平文化。

  面對今日的亞洲處境,教會正大聲呼籲:「締造和平文化,克服亞洲暴力」。這是當前亞洲基督徒的急務之一,那麼,華人教會要怎樣回應呢。

  筆者很願意提出兩個方向,讓大家一同思想:

  (一) 以犧牲替代佔有

  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說:「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可十45)生活在這個處處都講求競爭力的時代,倡導犧牲精神的確是不容易的。但這卻正是基督精神與別不同的所在(腓二1~8)。人因自我中心意識澎漲而衍生佔有慾,佔有慾教人把自己凌駕於別人之上,最終產生了彼此間的對立與爭鬥。暴力,可算是人佔有慾無限擴張時,一種最原始的表達手段。

  耶穌基督,這位原超越受造物之上的上帝兒子,卻甘願犧牲自己以樹立榜樣。祂在最後晚餐時,親自以擘餅和洗腳作示範,囑咐門徒學效這種捨己為人的精神(路二十二17~20 ;約十三3~17)。

  教會今天應該教導信徒隨時隨地實踐捨己犧牲的精神,在俗世中活出一種與別不同的文化。信徒可以在親友鄰舍間、在教會學校的校園內,在社會服務的範圍中,作美好的見證。願聖法蘭西斯的禱文:「主啊,叫我少為自己求,少求受安慰但求安慰人,少求被了解但求了解人,少求愛但求專心付出愛。」成為基督徒操練犧牲精神的一個崇高指引。

  (二) 多搭橋梁少建圍牆

  在亞洲,基督徒只佔少數。在香港,基督徒也一樣,只是社會中的少數。在數量上少不是問題,但心胸卻不應小。基督徒十分清楚我們是分別為聖的一群,也知道不要效法世界,但不要因此而自我孤立。主耶穌道成肉身,住在人群中,祂的使命是要重建上帝和人的關係並人類彼此間的關係,搭建和好的橋。(弗二14~19)

  今日的亞洲社會,尤其在經濟掛帥的影響下,人人都要保護自己,提防別人。這樣不單製造了很多猜忌和敵視,更把東方傳統的友善和好客美德,摧毀得一乾二淨。盼望華人信徒多走出教堂的圍牆外,為鄰舍、為社區多搭橋梁,使很多的紛爭因了解而消除,又為那些曾受傷害的心靈搭建永生之橋,實踐主所吩咐的復和職事(林後五18~19)。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貞潔有道】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