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德生牧師這本《默觀的牧者》,正是幫助我們牧者反思自己的牧職聖召,既能把握最根本的要素,又能適切現代人的需要。在餘下的篇幅,他同樣要問牧者在平日要作些甚麼。答案可能是:開大小不同的會議、策畫事工、預備講章或查經、寫稿、校對週刊、探訪、祈禱會、團契、紅白二事等。換言之,就是經營或打理教會(running a church)。當年輕的畢牧師聽到一位前輩牧長在別人詢問職業後,回答說:「我經營一間教會」時,他感到驚訝,難道牧者就只作這些,他的首要職分是甚麼?
畢牧師認為默觀的牧者首先是要建立祈禱的生命,經常藉默想、獨處、祈禱等功夫,親近上主,也關懷眾人。而他首要的工作,不是經營教會(像經營一間商業機構那樣),而是醫治心靈(Curing souls)。要醫治心靈,就不是問我要作甚麼,我要怎樣計畫或怎樣推動。而是要問上主在此作了甚麼,我怎樣發現上主在此時此刻的作為。我們用的言語,是談話與祈禱-建立友誼與聖潔。當面對難題時,我們首要的不是解決難題(problem solving),而是發現生命的奧祕(mystery)。
簡言之,畢牧師的重點,不在事工上、成效上,而在生命的建立上,是每個獨立不同的生命。因此作為牧者,豈不更要在默觀方面下功夫,建立祈禱的生命,不單每天抽時間祈禱,更要「不住的祈禱」,在生活的每部分,每時每刻,都以禱告的心靈處事待人。正如勞倫斯修士那樣,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件瑣事,都看作是服事主和親近主的時刻。
許多時候,我忘記了自己首要的聖職,只管辦好事務,只管解決問題,處理問題,或太着重推動某項事工,某些責任(以為非我莫能),或太着重找出方向,策畫事情,把事情辦得妥妥當當。並非這事不重要,問題是當我只重事務時,卻忽略了最根本的,是人,是每一個活生生的生命,是上主所恩賜的,也是一大奧祕,這才是最重要的。生命是奧祕,即我們不能簡單地處理及解決,必須透過溝通、分享、對話。默觀的牧者,就是先要個人與上主有緊密的連絡,然後才能與信眾及幫助信眾彼此緊密的連絡,就是生命的連絡。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