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效應


1857 期(2000 年 3 月 26 日)
◎ 貞潔有道 ◎ 吳振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奧古斯丁陳述他少年時期搗毀梨樹的因由,除了「破壞」的罪性外,還有為了「取悅」朋友,那天倘若只有自己一人行經梨樹,他肯定不會搖掉梨子;但為了朋輩,他樂於參與,於是彼此取悅,身分認同,朋輩就立時變了童黨。時至今天,香港還不是屢聞童黨姦暴、虐待、燒屍的事件嗎?

  奧氏的陳述非常詳盡,千多年後的我,也發現自己的罪性與奧氏不相伯仲,倘早些讀到懺悔錄,肯定對罪惡的蠢動會提高警覺。

  一個罪過可能來自罪性外,罪過與罪過,罪性與罪性也可以連鎖反應,以致產生更大的罪惡。「陳罪」有助我們找出源頭,認知跌倒的關鍵,除了在認罪過程顯出真誠外,更可幫肋我們面對將要來的試探誘惑,以免愈陷愈深,無法自拔。

  就從詩篇五十一篇回望,大衛當然為了搶人妻、殺其夫的嚴重暴行向神認罪,但細閱撒母耳記下十一章,並無證據顯示大衛早有預謀,而我們也許不相信自己會犯同樣的罪。倘若奧氏代入大衛陳罪的話,「這惡」一定不止奪妻殺夫那麼簡單。

  撒母耳記下十一章告訴我們,大衛的文治武功是成功之日,正是靈性走下坡之時,成功為他帶來安舒。安舒當然不是罪,但「鬆懈」、「懈怠」卻是罪性,一切由睡至日頭平西開始。繼而無意看到拔示巴出浴,他沒克制慾火,亦沒有合情合理的途徑解決「性慾」。「濫用權力」、「姦污人妻」已是嚴重罪行,後來發現因姦成孕,被罪圈套著,他不求認罪悔改,竟從前線調回烏利亞,蠻以為借其夫與妻燕好,腹中塊肉有人「認頭」隱瞞罪行,嫁禍於人都是罪。誰知烏利亞是一等忠臣,軍命在身而過家門不入。大衛情急下再忘想以酒亂性,結果烏氏就憑三分醒,滯留宮處不歸家。這才叫被罪蒙蔽的大衛把心一橫,再犯滔天大罪。一句謊話遮掩另一句謊話,一個錯誤彌補另一個錯誤,正是我們普遍的軟弱啊!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專訪】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