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為老人家做甚麼?


1857 期(2000 年 3 月 26 日)
◎ 心靈照相機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根據近年一項調查發現,本港老人自殺的數字一直偏高,平均每十萬名老人有逾三十人有自殺傾向,而他們尋死的原因,大多是與家人不融洽或長期 受病患困擾。」(《星島日報》6.3.2000)

  一名七十五歲的老婦,因為媳婦不肯幫忙開枱吃飯,與媳婦吵架後自縊身亡。報載她在自縊前曾走入十二歲小孫女的房間訴說心事,之後送贈一千元予孫女才回到自己的房間以尼龍繩上吊。

  可以想像這名老婦是何等的萬念俱灰,她不是一時意氣而尋短見,而是覺得徹底失望、絕望,活下去再沒有意思。我不敢說,也沒有任何資料說,她在家中做的一定對,其他人就是虧負了她,但她作為家中的老人家,在走到人生最後一程時,卻覺得孤單、無助、無所留戀,不論如何都是一宗悲劇,我們總盼望類似的情況可免則免。

  香港是一個人際關係密集而尖銳化的社會,因著地小人多,生活忙碌而緊張,人與人之間缺乏紓緩周旋的空間,平時已是「相見好,同住難」,一旦遇上磨擦糾紛,就更容易一觸即發,把潛伏已久的怨忿苦毒爆發出來,釀成倫常大悲劇。尤其是老人家,本來已缺乏支持系統,若感到眾叛親離,自尋短見則是常選擇的出路,無怪調查數字顯示,平均每十萬名老人之中竟有三十人有自殺傾向。

  以前的人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話現今看來已成諷剌。香港現已開始步入「高齡社會」,老人佔人口比率愈來愈高,政府當然有該盡的責任,但每一個家庭更加要想想,怎樣好好接待家中的老人,讓他們可以安享晚年。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專訪】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