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友子弟不見了」(下)


1850 期(2000 年 2 月 6 日)
◎ 父母也EQ ◎ 余德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父母的人生哲理是子女在兒童期最想模仿的,EQ所提倡的「有樣學樣」不單是表面的行為,當然衣著、飲食方式是最易看得見的榜樣;然而對衣著和飲食的背後理念卻是更值得關注的。

  在教會裏有一現象是與外間社會無分別的,就是父母的衣著打扮和在聚餐時的反應。我常見到一些穿得很有品味的夫婦,他們身邊的孩子都像小王子、小公主般的漂亮,我猜想他們肯定傳授了不少襯衫、顏色配搭的心得給子女了,不用多久他們的子女已懂得在商場作專家式的「自行選購」!

  再想想教會在戶外旅行或節日聚餐的情景,當然少不了「食家」擔任全場的菜式安排,細心看看也會發現食家也有其龐大的家族,並具備強大的承接力,因為他們子女非常擅長推介高質素的選擇!

  原來衣著、飲食已是父母最早期的「繼後有人」系列課程中的主修科,我更感觸的是這承襲制度更包含了生命的意義!

  耶穌在對衣著、飲食的看法中強調「不要憂慮吃甚麼、穿甚麼」,祂把人類一切的基本需要竟看作次等需要,祂給我們安慰:「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

  我們有否教子女這句最重要的說話-「天父是知道我們的需要,所以不要擔憂。」

  衣著、飲食的人生哲理是使我們再檢視屬靈生命的最重要是甚麼,星期六下午往哪裏吃自助下午茶和逛商場,隨著要趕往那位好友家中籌備當晚的生日派對。星期日上午正好要睡到十二時來補償體力,然後又要應付與親友午膳遊玩。醒來首先趕往洗頭打點一番,更要謹記往乾洗店取回那件晚裝在星期一晚的餐會來穿,還有,趕著預約下週末的晚飯子。

  在衣著、飲食的繁忙安排下,我們的孩子也增添了很多「需要」的程序學習,他們在教會中也不復見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