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效法這個世界,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謂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十二2) 「Test everything, Hold on to the good, Avoid every kind of evil.」(帖前五21,NIV譯本)
選擇優質的文化產品,跟靈修生活、屬靈生命的操練有甚麼關連?實在有莫大關連。
其實文化就好像一個社羣中人們所穿的衣服。不是原始森林裡的部族,人人都要穿衣服的,差別只在穿得好看不好看而已。基督徒過的不是遺世孤立、長居曠野的隱修生活,自然要與文化打交道、在大化中體現所信。而我們身邊的文化,自然也有較優質的文化和粗鄙俗陋的文化。
對這個城市中大多數人而言,沒有具體內定而只有一些順耳節奏的流行歌曲;或者不求暢達、不求真理而只有煽情標題、嘩眾畫面的報刊,是一種自然的、方便的選擇,但絕不是唯一的選擇!高質素的文化產品,在這城市仍然存在、而且唾手可得。要讀世界文學名著嗎?市政局給市民大眾提供完全免費的圖書館服務,流動的圖書車輛及郊外偏遠的小村。喜歡擁有書籍和影音產品的,隨時可在書店中以相對便宜、低廉的價錢買到優質的音樂、一流的文學作品。
教會中不少夫婦十分關心幼年子女的教育,每年都為孩子能否報讀好學校而大費周張。但這些父母,不少人平日家中只買「生果日報」、「單字週刊」這些文化雜糧。孩子在學校所學的不管有多好,回到家中就面對現實的、成年人向他們展現的另一個鄙陋的文化世界,我們還能期望幼小的心靈能得到甚麼提升嗎?
我們要記得,達成這種現象的,關鍵不在「社會因素」-雖然茶樓中大部分點心都是豬牛做的,但仍有不少菜式是魚類、蔬菜。同樣,在資訊娛樂方面,我們確實可以選擇不再買「單字週刊」而訂閱《讀者文摘》(我一位從中國大陸出來,又到過外國深造的朋友一再跟我說《讀者文摘》是很有基督教精神的一本雜誌。她在國內雖然也有人辦類似的雜誌,但只仿效到它的形式,仿效不到背後的精神。)
要記得,耶穌說:吃下去的東西,至終都會進到矛去,不會真正污穢人,但從人心中出來的,則能污殺人。那甚麼東西最能影響、塑造我們的心靈?我們日常接收的資訊、文化、娛樂,是十分決定性的。「不吃肉、也不用吃貓狗。」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作的選擇!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