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免不了在日常生活上遇到試探。作為財經記者,不時會收到受訪機構各式各樣的贈品,有些的價值更會貼近公司所定的金額上限。初時還會提醒自己「落筆」時不要受到這些贈品影響,但久而久之,如今已極受該等贈品影響了。
除了實際的贈品得益外,還不時受到飲宴及「報料」利誘。我想後者的衝擊較大。傳媒最著重的就是「爆料」,若有人主動「爆料」,但條件每涉及個別公司的報道都要「唱好」時,就有點頭痛。無疑你大可清高予以推卻,維持報道新聞時的中立性,但你同時會擔心,該名線人會轉投其他傳媒,令你失卻一個表現自己的大好機會。
教會生活上也會遇到試探。臨到年尾之際,也是選舉新一屆職員之時,很多時留意到自己原來在跟其他人鬥多事奉,以為事奉愈多,愈顯示自己對信仰所作的犧牲,同時也暗暗計算自己及其他人出席教會活動的次數。表面上希望自己做鹽做光,宣傳基督精神,實際上是渴望別人讚賞自已,將一切歸功於自己的努力,而非希望別人從自己身上看見神。
何靜敏(香港基督徒新聞從業員團契)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