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機隨想


1890 期(2000 年 11 月 12 日)
◎ 如情未了 ◎ 李碧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重陽節去登高,本來是為了避災,結果,災要來是沒法擋的,那天,我失掉剛以分期付款方式供滿的數碼相機。

  發現遺失的那刻,實在心痛之極,家人沒有怪我,都好言安慰,可是,自己卻無法原諒自己的粗心大意,終夜輾轉,又是懊悔,又是難過,少有地竟失眠了。

  兒子取笑我,以前駕車把車弄花了,損失豈不更多?那時你不是很瀟灑嗎?為何現在卻如此看不開?

  兒子的話提醒我,真的,為甚麼如此看不開?

  冷靜分析,最主要原因是太喜歡這部新購相機了,它伴我們遊過潮州、三峽、絲路,由於易於操作,所以成了家中最好玩的玩具,當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迷戀,便很容易變成一種桎梏,成了一種心障,再也瀟灑不起來。

  外子看我終日自怨自艾,於是勸我另買一部新的代替,他的理論是:有新機取代,就不會再思念舊機了。這也有一定道理,但對我來說,除卻巫山不再是雲,舊機又豈是新機所能取代?

  外子對失機的看法,讓我明白為甚麼有些男士喪偶之後,即使本來很愛妻子的,也會很快再娶,譬如散文大家梁實秋,妻子死後寫的「槐園夢憶」情深款款,可不久就再娶韓菁菁,當年惹得台灣學生發起護師運動,那些學生就是不明白喪妻之苦,若不再娶,那蝕骨之思會叫人魂斷。

  理性的人處事冷靜,明白失去了就失去了,懊悔痛惜也不能改變事實,不如面對現實,因此不願緬懷過去,轉而努力面前。感性的人善感多情,明知已經過去,卻仍戀戀不捨。很難說那種人處事較好,理性過度會變成冷酷無情;感性過度卻又嫌婆媽嘍嗦。

  情理兼備最合宜,若知道尋找有時,失落有時,那麼或得或失,我們都能坦然處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