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渾噩噩何時了?
第 1837 期(1999 年 11 月 7 日)
◎ 文林 ◎ 鄭譚佩雲
書名:《 (The77HabrtsofHightsIneffectiveChristians) 作者:費伯里 譯者:徐中緒 出版:台灣:校園書房 若有人告訢我,他要當家作主的話,我想這人必須先看這本書,然後才慢慢的思考當家作主的意義,最後才好真的當家作主。 譯者真的有心思,在X、Y世代等代名詞流行之時,替書名取了個幽默抵死的標題:Y歪信徒,正好跟作者的反諷手法形成美好的配搭。 書中以反諷手法,介紹人如何可以透過培養所羅列的七十七個習慣,使自己成為一個低效能、混日子的基督徒。為了使本書更具備「混日子基督徒必讀手冊」的形式,作者很有心思地列出一些混日子基督徒應避免閱讀的經文、應思想的問題及行動指南。當然,最妙絕的是那些經細心挑選,然後巧匠改寫歌詞的「混日子詩歌」。(當然,譯者亦功不可抹!)精彩的內容、幽默的筆觸,卻使人心感沈重。 若果你以為可以用輕鬆的心情來閱讀此書,我想你肯定失望,又或者可能是你比書中的混日子基督徒典範更為「高手」,已混得爐火純青吧。當然,我仍然希望你讀罷此書後會像我一樣,感到沈重。 雖然沈重並不代表些甚麼,但是若我們真的對信仰、對個人與上帝的關係沒有期望,甘於擁抱平庸,活得苟且的話,即使上帝仍眷佑讓我們有得救的分兒,但這就是真實信仰嗎?還是我們以為上帝的恩典是可以如此這般讓我們任意輕蔑? 在教會內常有信徒問有關得救的問題,「一次得救是否可以永遠得救?」與人為善的牧長們當然說是,因為不希望信徒的脆弱心靈受震蕩,也不希望信徒是向行為主義而廢掉因信稱義的教義。但我真的大惑不解,那些為自己得救問題終日著緊的人,就是那些渾噩混日子的信徒。直至我看了這本書,我才明白他們為甚麼那麼緊張個人得救的事情,因為他們渴望也就是說如何既活得渾噩但卻又不失得救。 我常想,即使確保得救,那又如何?難道就可以任意放蕩嗎?可以胡作非為嗎?某日筆者的女兒津兒在教會內用腳踢了一位姊妹,當然人贓並獲的被提到我面前。我問女兒:「你是否希望做個壞人,要犯盡天下的壞事才罷手?」女兒點頭,我接著問,「若主耶穌來到審問你,你會認罪嗎?」她沒有回答,可能不明白甚麼是審問,也可能是不相信慈愛的主耶穌會向我們大興問罪。無論是基於甚麼原因,我只是說:「不要以為總有時機或日子在等著你,讓你可以在審判前坦誠認罪!快向姐姐道歉。」我相信對女兒的訓示,或許有不足的地方,但卻是對混日子基督徒的警告,不竟沒有人知道主何時來。 Y歪信徒,你還要渾混麼?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特稿】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商數啟示】 【童話世界】
渾渾噩噩何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