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吃飯無味道


1813 期(1999 年 5 月 23 日)
◎ 童話世界 ◎ 龔立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中國人是注重吃的民族,所以有「民以食為天」之說。

  我們快樂高興時譬如生日結婚固然要吃,即使悲傷痛苦時也要好好吃一頓,此所以有解穢酒的原因。只是弄不明白,喪禮後吃一頓為何是「解穢」而不是「解慰」。家裡死了人,不是應該得到安慰而不應視為污穢的嗎?

  中國人就是如此,總是對死亡多多禁忌,視為不吉利。諷刺的是,這最大禁忌卻是人生必經。

  杜甫詩曾說,「死別已吞聲,生別長惻惻」。死別自然令人神傷,生別卻也令人心底惻然,只要是離別,不管是生是死,同樣折磨離人。

  中學時讀古詩十九首,其中「行行重行行」一首,裡面便提到「與君生別離」,以致「思君令人老」,詩人最後決定「棄捐勿復道」,於是勉勵離人「努力加餐飯」,結論就是要好好地吃。

  那時人生閱歷有限,一邊念一邊充滿疑惑。既是悲莫悲兮生別離,怎麼還能努力加餐?隨著年紀漸長,終於明白生離雖是人生苦事,可中國人在這方面卻能保持理智,知道縱使憂傷悲愁也必須努力加餐,因為只有好好保重,才有機會與離人重聚。吃,成了最具體的愛與盼望。

  有人以為基督徒不重視飲食,因為聖經叫人不要為生命憂慮吃甚麼喝甚麼,而且耶穌在斥退魔鬼時說過「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所以貪吃是七宗罪之一。可是,耶穌從不否定吃,祂以五餅二魚餧飽五千人,又常與妓女、罪人同席吃喝便是好例子。何況,主禱文也求天父賜我們日用飲食,可見「吃」乃人之大欲,是基本需要,只要吃得儉樸,吃得自然,人人都應該快快樂樂地努力加餐。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