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傳香港先長洲


3012 期(2022 年 5 月 15 日)
◎ 環迴新界賞教堂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上世紀八零年代中期,大嶼山因着建設新機場及東涌新市鎮,人口驟然增多。在此之前的二百多年以來,面積細小的長洲倒是區內經濟活動最興盛的離島。長洲不單是漁民灣舶之處,更是珠江口最外沿的商貿之處,吸引廣東省其他地區商人立足發展,滿清政府曾在島上設有關稅站。英國佔治香港島之前,長洲墟與元朗墟、大埔墟、石湖墟,並列為區內四大墟市。

  歐洲及北美的教會,由十九世紀初開始着眼前來中華大地宣教。那時中國王朝採取閉關政策,外洋人士未能入境。志向華人傳道的歐美差會多轉而以退為進,先在東南亞的華僑社羣中傳道,等候踏足中華的時機。美北浸信會在1834年派遣粦為仁(William Dean)到曼谷工作,這裏的華裔多來自廣東省的潮州地區;後來建立起史上第一間華人基督教會。

  粦為仁因着養病而經常往還於曼谷與澳門之間;得聞英國佔治毗鄰澳門的香港島,他即在1842年轉到香港來。粦為仁在曼谷學會潮州話,懂得跟潮籍人士相處之道;他在1843年竟能來到聚有潮籍商人的長洲,設立傳道基點。

  那時,除了英國佔治的香港島及「南京條約」中的五處港口之外,其他任何中國境地都對洋人禁足。粦為仁怎麼能夠在長洲自由活動,立足傳道;既是一個謎,也是罕有的異數。當年洋人不能租買中國土地樓房,因此長洲的事工由聚會點到後來辦學,以至1851年初次建造教堂,物業都只能由信徒以私人名義辦理。直至日後有條約容許教士在中國土地建置之後,教會在1880年才得以自己名義獲取政府的土地契約。

  初期來華宣教士都旨在中華大地,英治的香港島不過是小塊踏腳石而已。粦為仁在這心志上也不例外,他在香港停留不多久就轉往內地去。然而粦為仁在長洲燃點起的天國福音星火,斷斷續續地一直延續至今,是為「長洲浸信會」。

  西差會早期都聚焦於國內宣教,起始在香港的事工便變成國內總部的分支。美北浸信會由粦為仁開拓的長洲傳道站,既曾交由信徒主理,也曾由國內派遣同工前來主理。至1880年,由於美南浸信會已經在廣州建立基礎,美北浸信會於是將長洲傳道站交給這同宗就近接辦。後來至1918年正式成立「長洲浸信會」,現時的花崗岩石砌教堂於1951年落成。

  位於堅道的「香港浸信教會」,可說衍生香港浸信會聯會所有成員堂之祖;長洲浸信會是僅一的例外,具有獨自淵源。

  區伯平(撰文、拍照、繪圖)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天地人和】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聯會、教會及機構短訊】

【解開情意結】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