墳場默想念生死


2963 期(2021 年 6 月 6 日)
◎ 文林 ◎ 早起鳥林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記得曾經聽過大概這樣的一句話:「沒有人能夠百分百肯定明天能夠起床,穿回同一雙鞋子生活。」即是說,人的生命去留,不是人能夠完全掌握。其實,舊約聖經人物約伯早就說過:「凡活物的生命和人類的氣息,都在他手中。」(伯十二10)又說:「人的日子既然限定,他的月數在你那裏,你也派定他的界限,使他不能越過。」(伯十四5) 約伯很清楚,真正定人生死的只有造物主。

  提到生和死,「墳場」是一個可以讓人同時思想到人的生和死的地方。十多年前,有機會跟隨過神學院一位指導靈修默想的老師學習,我們曾經到過三個不同風格的墳場進行默想活動。三次的經驗迥然不同,相同之處卻只有一個:整個過程,由外出到散隊前,都是默不作聲地按照老師隨時送來的紙上的指示進行,彼此不可交談。

  某日早上,陽光普照,我們一行約二十人乘車前往赤柱軍人墳場。按記載:「那墳場最初主要安葬駐港英軍及其家屬。墳場曾經關閉,在一九四二年重開,以安葬當時在香港犧牲的香港保衞戰死難者、戰俘、平民、香港義勇軍及英軍服務團成員。」散開之前,我們一個跟着一個,儘量跟着前面的步速前行,老師在最前頭作領導。我們先沿着墳場某處繞了幾個圈,然後散開,各自默想。這個墳場比較開揚,並不太過密集,地貌、環境清幽,從草地上豎起排列整齊的墓碑,遠看很有軍人列陣之勢。當天留下的印象不多,只覺得人在戰亂中,不論年紀,仍然能夠有地方安葬,不用屍橫遍野,對於死者而言,未知是否慶幸。一想起軍人,一想起戰爭,今回,即想到啟示錄十六章十四至十六節那場哈米吉多頓大戰,尤其面對今天的世局,似覺離大戰不遠。到那日,不知道會有多少生靈塗炭。

  又某次的退修營中的某個晚上,老師在教堂內稍作簡介後,出發時間已經約十一時,今次的地點是長洲的一個華人墳場。一行約八十人,一個跟着一個,前後一隻手距離,要求步伐一致地靜默向前行,老師在前領路。今次,情景可不一樣了,黑夜走在長洲的村屋窄巷,窄路兩旁不時傳來近距離、既兇且惡的狗吠聲。在前頭的老師要除下腰上的皮帶,好像隨時要作好驅趕突然出現的襲擊者。我的心裏在默唸詩篇廿三篇,老師當刻就像牧羊人,領着後面一隻又一隻,只管低着頭跟着前面腳步的小羊。聽着羊隊的呼吸聲,在這陌生的路上,豈敢東張西望!走的路愈來愈黑暗,到了一處,近乎伸手不見五指。「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那一刻變得十分真實,一下子就走過了最黑暗的地方。沒多久,終於來到目的地,那墳場的一個角落,空間狹窄,大家未敢隨意走動。安靜片刻,讓眼睛適應之後,繁星在天上閃耀,微亮的星光原來也足以照亮山頭,心頭鬆了一氣。按着指示,在靜默中折返。今日回想起來,人生的窄路上,難防的兇險場,暗淡甚至無光的歲月裏;若不是主耶穌的同在,神話語在心裏如燈一般作引導,並神百般的恩惠伴隨,我們這些活着的人不早已喪膽麼?

  最後一次是在午飯後,約十多人一起前往座落在樂富的九龍華人基督教墳場。行上墳場之前,各人找個位置安靜坐下,老師給各人一張A4白紙,橫直對摺兩次,然後在四分之一張紙上,用筆填滿,同學們都一一塗畫。原來,老師想用此幫助我們跟山下的生活「轉台」,意思是讓我們改換思想,預備心靈進入沈思默想。然後散開,各自遊逛。老師再把我們聚集在一處,叫我們把剛才摺好的四分一張紙,找一面空白處,在其上畫一個黑框,然後在框內寫上一些在主內已睡親朋的名字。原來,那個框象徵墓碑。大家都寫好了,就為他們祈禱。之後,老師便朗讀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十四節:「既然我們信耶穌死了,復活了,那些已經在耶穌裏睡了的人,上帝也必將他們與耶穌一同帶來。」另一處經文是約翰福音十一章二十五節:「耶穌對她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最後,老師叫我們再在另一面空白的紙上,寫上未信主的在生親朋的名字,然後就為他們祈禱。完了,自由或再稍留片刻,或安靜下山。雖然我們每一個信徒都不知道怎樣離世?何時離世?老師選讀的經文,卻委實是我們或生或死的保障。

  墳場默想,多少生、死、悲、歡、離、合,一幕幕在腦際掠過;但願我們曉得在生和死之間的時空中,「求神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着智慧的心。」(詩九十12)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天路歷程】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每月眉批】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