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會青少年事工高峰會
 分享經驗探討牧養策略


2945 期(2021 年 1 月 31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青少年一向是教會流失率最高之年齡層,加上經歷社會運動和疫情,情況或比從前更值得教會關注。建道教牧及信徒領袖學院已於一月十八日舉辦「逆風同行──第九屆堂會青少年事工高峰會」,多位牧者分享接觸青少年的經驗,反思如何在逆境下進行牧養。

  建道神學院教牧系助理教授董智敏博士分享「如何帶領青少年經歷神」,她指經歷神是人與神之間的相遇,是正面信仰的經驗。她早前思考若然刻意營造一個經歷神的環境,在神學上是否合法?會否成為假經驗?最後認為這只是主動親近神的經驗,如雅各書四章八節「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

  舉辦活動體驗 助青少年經歷上帝

  她續分享如何營造一個經歷神的環境,包括透過經文編排助青少年得到特殊啟示,或在日常生活或大自然中得到一般啟示。前者可以透過聆聽或閱讀中默禱,以體驗式進行默想,以苦路十四站,帶領青少年超越時空的旅行,回到二千年前的耶路撒冷,以耶穌年代去經歷。

  她建議帶領青少年時不一定要完成十四站,可選重點,如只做客西馬尼園的禱告,重點在於要他們感受耶穌當時的經歷,要視乎帶領羣體的年齡背景作設計,「如帶領初中生安靜祈禱,但預計他們未必懂得自行進入耶穌掙扎的時候;但大專生則會很明白人生無奈和掙扎,可以給他們一個苦杯,裝着苦瓜汁或濃紅茶,進行感受。」此外,走到大自然亦能營造環境讓他們放下煩擾,行在神的創造裏,但若然是帶領歷奇需要考慮安全性,若未能購買保險的項目則不應進行。

  她認為活動式體驗比較適合青少年經歷神,有不少教會都曾利用刺痛手掌、彼此洗腳來帶領經驗,最重要是完結時讓青少年有空間處理情緒,回到上帝的愛中,她建議可透過詩歌或寫信給耶穌進行結尾,帶領他們進行意識省察。

  牧養青少年信徒 反思教會網絡關係

  建道神學院神學系副教授陳韋安博士分享「如何牧養流離於堂會之間的青少年」。他認為有別於其他宗教,基督教網民化比較明顯,網上專頁和羣組討論甚為活躍,網上生態是不少信徒信仰生活的一部分,在堂會以外發生。當他們離開堂會,流離於堂會之間,如何與他們保持聯繫顯得更重要。他認為,離堂的信徒覺得堂會並不重要,在網上討論、閱讀文章成為他們的信仰生活,要牧養他們就要跳出堂會框框,了解去堂會的香港基督教。

  他認為今日堂會定義返教會定義亦愈來愈不同,甚至探索網上教會的可能,透過網絡接觸,將堂會牧養範圍擴闊。在教會媒體發展史上,從蒲草紙到印刷機,後來到電視和電台,以至發展網上,由單向網頁到討論羣組,「網絡不再是一種媒體,而能盛載上帝的道,成為空間。」

  他續指教會與網絡有三種模式,第一種是以網絡作為教會聚會的出口,將傳統聚會加上錄影放到網上;第二種是以網絡作為教會媒體平台,如用網絡媒體撰寫文章,提供專為網絡空間而設的內容;第三種是建立網絡羣體,對在網絡接觸到的信徒有一定程度認識,即使沒有參與實體聚會,仍有牧養關係,是最理想的模式。惟他提醒,近日流行的網絡佈道會只能算作第一種模式,卻令很多信徒誤以為分享了連結就等於傳福音。他建議要深化網絡牧養,聘用專職網絡牧者,主動地在網絡空間建立個人關係,招聚人進入羣體之中,再進行關係建立,成為新常態。

  與青少年同行 聆聽關顧重視生命

  五旬節聖潔會永光堂伍山河牧師分享八十年代牧養青少年的經歷,憶述當年橫頭磡賭毒風氣盛行,不少年輕人因此誤入歧途;當時他請求校長開放學校,讓區內少年進內打籃球,又開放課室讓他們自修,甚至為他們籌集學費等。他笑言,昔日的年輕人今天已年逾半百,感恩當日未有行差踏錯,現在大多成了教會的長老,部分更是專業人士。

  五旬節聖潔會永光堂黃月英牧師則分享五個與青少年同行的方向,第一是以愛同行,擺上心力、時間和行動,重視對方生命,形容這是牧者必須具備的態度。第二是讓青少年成長,他們內心埋藏許多悲傷、恐懼和失望,因此須肯定其生命價值,讓他們看到自己的獨特性。此外,導師應鼓勵他們跟從上帝作門徒,從小在屬靈氛圍下與耶穌建立關係。第三是合力作羣體盛載,她強調牧養羊羣不能單打獨鬥,整個教牧團隊應合力關心青少年需要,並以身作則與他們同行。她補充,教會應多給予年輕人發揮機會,如讓他們控制音訊設備、攝錄器材等,甚至鼓勵他們帶領團契小組,讓教會成為肯定他們才能的地方。第四是體驗式團契模式,如舉辦生死教育、透過行山和藝術活動反省信仰等。第五是教牧與導師同行,她指青少年導師在關顧路上十分艱辛,牧者除了定期鞏固他們的屬靈生命外,更要多方面支援導師,如邀請心靈輔導諮詢團隊講解精神健康須知,及分享青少年輔導技巧等。「他們會感到不止付出接觸青少年,自己也是被牧養的。」

  有少年團契導師分享,每個青少年都有其獨特性,十分需要被聆聽,故導師必須花時間與他們相處,定期關心青少年近況,甚至在生日時送上驚喜和祝福等。「我想讓他們知道,成長中有人同行,自己不是孤單一人。」她又指,同行過程中必須走進青少年的生活,例如主動前往球場等地接觸他們、陪伴他們面對放榜時刻等,一起走過成長階段。她續言,導師甚至用青少年的「語言」去分享信仰,透過一起「打機」和交流潮流文化,藉此打開話匣子,慢慢將信仰帶到他們的生活和成長中。疫情嚴峻,教會均於網上舉辦崇拜或小組,她直言不少年輕人無返實體崇拜,卻願意嘗試參與網上小組,因他們在網絡上更能開放自己,結果網絡便成了接觸年輕人的重要平台。她又分享,近期正籌劃為少年團友開設Youtube頻道,以此作為分享信仰的平台,不少年輕人均大感興趣,共同構思新穎主題和拍攝。「作為牧者、導師,常說牧養青少年,其實他們的想法和創意,才是擴闊我們生命的一部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天路歷程】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行動】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誰明稚子心】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