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框架, 隨遇而行


2900 期(2020 年 3 月 22 日)
◎ 畫出深情 ◎ 黃葉仲萍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做計畫的、策畫未來的、管理未來的口號是「跳出框架」。因為如果我們繼續在常態中,很容易會因循變成了不自知的習慣。而這些行為一旦成為了習慣,要修改就相當困難了。

  根據美國心理學界傳說,一個習慣的形成大概需要二十一天,而我們平日的行為習慣,大多數是從小就開始,那些積聚的日子很難計算,但是肯定長時間會使到行為自動化,甚至是完全察覺不到那行為的出現,行為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在他的一本書就提過重覆出現才是習慣的成因。而有關的感覺已經都擺放到潛意識裏面了,所以許多事成了不知不覺。

  最近香港人受到社會事件及疫症的影響,很多生活上的習慣、思維方式一下子都被打亂了,許多人的要求、投訴都是要趕快回復原狀,是自然的線式思維反應。但是眼看時間的過去,問題不像如期的得到解決,有些人反應很大,表示憤怒,因為他們感覺被困、沮喪和失望。但在天災人禍底下,往往能夠做的事不多,但是面對困難,收拾殘局卻需要一種能夠跳出框架的思維,要放棄以往做事、生活的模式。這段時間我看見大家消費的模式改變,像網購多了,比較價錢以及合併一起購買,為別人購買,多買預備送給人。不是特別的去改變,但是生活需求改變了,生活形態改變了,空間改變了,有的時間多了,心也寬了。

  我也看見在家裏吃飯,與孩子一起做點心,一起到公園、行山、到訪大自然的時間多了。有些人因為在家上班的安排,瀏覽網上資訊的人多了、網上聯繫多了、健康資訊分享多了、彼此關心問候也多了。

  在這段時間,好些行為變成了習慣,像進門先洗手,沖廁蓋上廁蓋,扶手清潔頻密了,人多的地方打開門讓空氣流通。

  上述這些都是極普通的事,讓人多了人情味,關係多了滋潤,生活多了趣味,像是自然而來,但卻又是跳出解困的框架,學習享受,學習接受而來。

  健康的心理也着實是這般簡單!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香港基督教醫療發展口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