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青少年成長轉變
 包容情緒建立安全感


2845 期(2019 年 3 月 3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現今社會愈趨複雜,青少年在成長路上面對不少困難,當中衍生不少情緒問題,家長及一眾青少年或會不知所措。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精神康復者家屬資源及服務中心早前舉辦「與你的青少年子女共舞──他們的改變,你們的配合」專題講座,分享青少年成長的轉變,從而促進家長與子女溝通。

  心理治療師彭陳淑儀開宗明義指,家長與子女相處需要互動,家長也要學習與正值成長階段的青少年一起成長,雙方不斷改變才能互相配合。她表示,當子女踏入青春期,除了身體上的轉變外,思維也會隨之成長,對自身和外在世界的情感也開始有所變化。其中,青少年階段較常出現焦慮的情緒,子女未必能輕易靠自己排解焦慮;同時,他們在社交上亦會有所成長,在成長中尋找和了解自己的身分,更有意識地去聆聽和發現自我。

  然而,父母未必能清楚明白和理解子女的想法,因而造成了很多衝突,由於子女內在的情緒未被了解和觸碰,結果便容易出現情緒問題。她認為面對子女的情緒,父母首先要懷抱﹙holding﹚和包容子女難以處理的情緒,讓他們得到安全感,但卻要定下清晰的界線,不能過分保護和遷就,因經歷可使他們反省和成長,慢慢變得堅強。她建議,家長可多肯定子女的想法和感受,給予意見和思考空間,減少批評及直接拒絕子女的想法,才能與子女共同成長。

  該中心推行訓練計畫,裝備家長與患有情緒問題的家屬溝通,學員將成為照顧者朋輩大使,以過來人的身分幫助其他人。其中一位照顧者朋輩大使Elaine分享自己如何照顧患有躁鬱症的兒子,她表示初期面對兒子的情緒及行為問題時,曾感無助和無從入手,只知道帶孩子就醫。她形容孩子就像「計時炸彈」,令她十分不安,結果自己也患上抑鬱症,當時她的丈夫默默陪伴在她身旁,無意間啟發了她以同樣的方式陪伴兒子。

  她學習忍耐兒子一些貌似無道理的情緒,即使是兒子無理取鬧,也默默的為他祈禱,平靜自己的心情;同時亦陪伴在他身邊,一起做運動、散步和「遊車河」,成為情緒上的同路人。慢慢兒子向她敞開心扉,終於發現他憤怒是因為對父母、同學欺凌事件、教會和院友相處上的不滿。她強調,每天花時間與子女相處有助建立孩子正面情緒,也可透過聖經金句教導子女認識自己的情緒,她又指兒子現時也擁有自己的羣體,例如在教會的團契生活中被接納,讓他在相處中感到被愛。

  此外,兩位講者均提到即使父母子女有共同信仰和想法,彼此的同行過程也絕不容易,最重要是建立子女獨立想法,陪伴他們在不同的階段,尋找一個合乎他們的「自己」。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一個字一顆心】

【E療行傳】

【《和合本》聖經百週年紀念系列】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淨山清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