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是患難中隨時的幫助


2843 期(2019 年 2 月 17 日)
◎ 城市心靈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著名畫家米高安哲羅(Michelangelo) 畫了一幅膾炙人口的畫作,將上帝描繪成渾身肌肉、 體態魁梧、一頭銀髮,又留了長白鬍子的男人,他正伸手觸碰亞當,要賜他生命的氣息。這畫作深入人心,以致大多數人(包括大多數基督徒),對「上帝」都賦予這樣的形象:祂是高坐天上,俯瞰眾生,賞善罸惡,調控一切的那位。

  教會的導師、主日學老師也多傾向這樣的向孩子介紹「上帝」。你們有甚麼心願及期望,例如想考上甚麽學校、升學、或親人病重求醫治,只要誠心向這位上帝禱求,祂也會像聖誕老人般,依你們所求的賜下。

  這樣的信仰很單純,也很可愛,但卻對應和承載不了隨着孩子長大、 人生和際遇日趨複雜而帶來的掙扎與衝擊。漸次許多人覺得這樣的「上帝」變得面目模糊,脾氣古怪,好惡難料,無從捉摸。許多人甚至因而離開教會,放棄了信仰,其實不是他們貪愛世界或不愛上帝,乃是因着他們不能接受這樣的一位「上帝」。

  假如我們將「上帝」這個名字看為動詞而非單單是名詞,或者我們對祂及宗教信仰的理解會迥然不同!如此,「上帝」不僅被理解為高高在上、 指點眾生的「那一位」,而更加重要和實在的,是我們在患難裏的力量,在迷惘和挫敗中「隨時的幫助」。

  著名的拉比哈洛德.庫希納(Harold Kushner),在他的新著《拉比給我們生命最重要的九堂課》(Nine Essential Things I've Learned About Life)中,曾經說過以下幾句話:「上帝的角色,是給我們遠象,知道自己需要做甚麼;堅固我們的心靈,無論事情有多難,仍使我們可以自己着手處理,並在旅程中與我們同在。」

  這樣的「上帝」對我們更加親切。 祂不是聖誕老人,按我們所求把禮物偷偷放在掛在襪子裏;也不是喜怒無常的突然收回祂賜下的東西; 而是在我們的襪子即使穿了洞,變得一無所有的時候,衪仍然不離不棄的與我們同在;祂不會給我們關於所遇苦難的完美答案,只應允我們即使莫大的苦難也攔阻不了祂對我們的愛。

  拉比庫納德總結說:「當掙扎之時,上帝與我們同在;當哀傷之時,上帝與我們同在; 當我們向內尋索,要得着力量與寬恕之時,上帝與我們同在。這位上帝並非有求必應,但衪回應禱告時卻讓我知道,我所需要的一切我早已經有了,這就是我和許多會眾皆曾與之相遇的上帝。這位上帝,我認為值得信靠。」

  小時候人看上帝在外面,在天上; 長大後方發現上帝更是在我們心內,我們的生命之中。這發現就是信仰的成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E療行傳】

【HeHeSheShe】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淨山清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誰明宣子心】

【阡陌上的邂逅】